#基層診所
-
健保急診部分負擔 將僅依醫院層級計費
|社福人權健保部分負擔上路一波三折。原先健保署規劃急診部分負擔,要依照醫院層級和檢傷分類收費,不過醫界擔心同樣疾病,可能因為不同檢傷分類出現收費落差,引起醫病糾紛。健保署昨(28)日緊急宣布,未來急診部分負擔要和檢傷分類脫鉤,只依照醫院層級收費,預計7月上路。至於偏鄉地區可能只有一家醫院,無法「分級就醫」,未來看病費用恐增加。衛福部長薛瑞元回應,會鼓勵當地診所或醫院開假日門診。
-
New Health Insurance Co-payment System Split Into 2 Stages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2階推動 最快4月實施
|The new health insurance co-payment system, which has been delayed since May last year, is finally on its way. Co-payment for emergency visits and medication will be implemented in April at the earlie
-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 首階段最快4月上路
|生活受新冠疫情影響,從去(2022)年5月延宕至今的健保部分負擔新制,終於要上路。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預計分兩階段推動,急診及藥品部分負擔,最快4月實施;至於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因為涉及退費等配套,將與醫界、民間團體溝通後,再決定上路時間。
-
基層藥局缺退燒與抗生素等藥 衛福部研議請藥廠增產
|生活農曆春節過後,不少基層診所醫師反映第一線抗生素、退燒藥等藥品缺貨,例如普拿疼需排單等半年才有貨,缺藥問題相當嚴重,對此衛福部昨(11)日下午緊急召開缺藥研討會議,食藥署長吳秀梅強調缺藥原因很多,將優先勸說藥廠增加產能,若無法增加產能,將加強醫院、診所及藥局等分配機制解決缺藥問題。
-
閣加25245例本土 死亡案上少歲的才3個月大
|國內今日增加25245例本土病例,死亡46例,其中上少年的個案是一个3個月大的查埔嬰仔。因為最近國內疫情夯懸,就有醫生咧網路表示,最近隔離病床有較絚,有一个本土個案因為嚴重肺炎、愛插管治療,無隔離病床,只好轉去別間病院。針對這部份,指揮中心表示,全台灣病床數量分布無平均,才會有這款情形,會閣討論敢有需要增加專責病床數量。(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今增2萬5245本土個案 確診數上升醫生預警床位吃緊
|生活新冠本土新增2萬5245例,死亡則有46例,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個月大男嬰,在家中昏迷,送醫仍不治死亡;近來國內確診數居高不下,有醫師在臉書發文警告,現在隔離床位吃緊,日前有本土確診重症個案,併發嚴重肺炎「大白肺」插管,只能轉院治療,不過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全台病床數分布不均,才會有這樣的狀況,也會討論是否將要加開專責病床數。
-
「篩陽視同確診」將上路 醫盼政府說服更多診所加入
|生活疫情指揮中心預告,最快本週宣布全民適用快篩陽,可由醫師來評估是否確診。有醫師認為,除了快篩的精準度與供應量,以及抗病毒藥的數量要有完善配套,對基層診所的醫療量能,還有醫師看診的負荷量,也將是一大考驗。他們呼籲政府,能說服更多診所加入輕症者治療照護行列,共同分擔。
-
台中8大醫院設「親子得來速」 家長可一起排隊PCR
|地方本土疫情逐漸往中南部燒,高雄、台中近日的確診數都破4千,為了確保確診者能早期治療給藥,並減輕大醫院的負擔,高雄啟動基層診所照護方案一站式服務,可以由基層診所治療、給藥。台中也在八大醫院開設親子得來速,讓確診兒童可以跟陪同家屬一起PCR,並同時完成問診給藥。
-
全民健保支出攀升,制度如何改革?【獨立特派員】
|社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台灣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將會上升到2.3%,在萬物齊漲的此刻,原訂要在5月15日調漲的健保費,目前雖然研擬暫緩實施,但如果照原訂調整方案,除了重大傷病,還有低收入戶不受影響外,屆時民眾到大醫院看病,荷包的支出將會很有感。醫改會預估,這一波調整受影響最大的族群包含了急重症、邊緣戶,而高齡和慢性病的患者將會是受到影響人數最多的族群。健保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執政者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如何兼顧使用者付費、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與照護弱勢族群,是整體考量的最大挑戰。
-
健保改革上調「部分負擔」 待衛福部長定案
|生活健保「部分負擔」制度將有重大變革!衛福部健保會今天針對健保部分負擔、投保金額上限調高,以及旅外國人停復保等議題進行討論,健保會傍晚召開記者會表示,多數委員肯定健保改革方向,但對於調整部分負擔的做法仍有意見,相關方案彙整後,將由衛福部長陳時中拍板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