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籍航空一名女機師年前連續執勤3個長程航班,回國隔離確診,10日前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申請職災證明遭拒,機師控訴門診醫師不斷要她回想在什麼人事時地物染疫,並稱空服員染疫風險比機師高,拒絕開立傷病診斷書。
蔡明諺曾代表台灣出戰2016年里約奧運,本屆東奧無法搶下門票,年僅26歲的他,已準備退役、轉任教練。運動能不能當飯吃,是許多國內選手必須思考的問題。企業認養選手,讓運動員退役後可以到公司上班,在日本很常見。跟一筆過的獎金相比,部分選手想要的是創造運動風氣、吸引企業挹注,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繼續追夢。
職業傷病種類多元,有傷筋動骨的外傷,也有潛伏期長達數十年的內科疾病。蔡先生早年工作會接觸石綿,但一直到退休後11年才發現罹癌,職業傷病認定相當困難。台中榮總今天宣布成立職業傷病預防及重建中心,可提供勞工朋友跨科別的診療,並協助個案申請勞保給付認定。
一位佇彰化正新輪胎廠做原料配送員的楊小姐,做一冬外了後,腳底搐搐去予醫生看,診斷是跤底筋膜炎。醫師認為伊逐工行2萬步,可能是職業病。毋過楊小姐申請職業傷害給付,煞予勞保局駁回,公司也認為伊著傷佮這份工課無關係,雙方當咧撨摵,楊小姐表示,若是講袂拄好破局,會提起民事訴訟。
曾經在彰化正新輪胎工作的楊小姐,擔任鋼絲圈原料配送員。工作一年多,因腳底疼痛就醫,診斷足底筋膜炎。醫師評估她每天走兩萬步,建議認定是職業病個案,但申請職傷給付,被勞保局駁回,正新輪胎也認定腳傷和工作無關,目前勞資正在協商,如果破局,楊小姐打算要提民事訴訟。
歷經7個月籌備,T1聯盟元年開幕戰傍晚在天母體育館點燃戰火,地主「台啤英熊」出戰「高雄全家海神隊」四千多張門票賽前就賣了七成,不少球迷攜家帶眷到場感受職業賽事氛圍,接受另一個職業籃球聯盟的洗禮。
體育界人士多年來希望,立法院能在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增訂,企業捐贈運動產業抵稅規定,增加企業支持體壇發展的誘因。目前草案規劃,企業捐助政府認可的運動業或賽事,可以減除捐助金額1.5倍的營利事業所得,上限新台幣一千萬元。
五月本土疫情爆發,一名在台北捷運龍山寺站服務的外包清潔員染疫確診,她的家人幫忙申請職災卻不斷碰壁。一直到9月底病逝前,仍遭公司拒絕,勞保局則表示,如果公司拒絕在申請書上蓋章,還是可以自行送件,而勞動部也打算比照SARS,將COVID-19列為職業病。
劇組在電視、電影開拍期間,幾乎都是夜以繼日拍戲趕進度,北市電影職業工會和勞動部,在前年調查影視工作者的平均日工時,以12到14小時最多,14小時以上的更超過3成。職業工會認為,與其違法,不如配合工時納管,因此推動劇組現場拍片勞工,納入《勞基法》責任制的適用對象,勞動部也初步同意放行。
為了強化政府對農民照顧,農委會今天宣布從10日開始,農民職災保險將會把職業病納入給付範圍,目前已經列舉農藥中毒、中暑等11項因果關係比較明確的職業病。至於因果關係不確定的病症,也可以經由勞保局審查,視為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