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麗龍
-
從廢棄塑膠到建材,再生塑料如何實踐循環經濟?【獨立特派員】
|環境我們每天回收的塑膠都去了哪裡?台灣有廠商將回收塑膠製品,製作成仿木建材和各式商品,這些產品在使用完畢之後還能百分之百回收,再次回到生產線。不過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具有競爭力?民眾的消費習慣能否接受?以及在政策上是否給予支持?都是循環經濟能否奏效的關鍵。
-
台南漁光島藝術節湧萬人參觀 月牙灣曾布千噸海廢
|地方2023漁光島藝術節自3月底下旬開幕以來,超過12萬人次參觀,16日將閉幕,這週末有望再添觀光人潮。但遊客可能難像,漁光島上的秘境月牙灣,過去曾經其實滿布蚵殼、竹架與廢棄保麗龍,透過公私部門淨灘,才有目前的樣貌。
-
涉包庇違章屋主 新北拆除大隊3人收押禁見
|社會新北市工務局的違章拆除大隊,包括李姓大隊長等3名公務員,涉嫌讓厝主以保麗龍磚牆遮掩違章。新北地檢發動搜索約談後,依違反貪汙治罪條例等罪,將3人聲押禁見獲獲准,另名陳姓被告則請回。工務局回應,依法予以停職,也尊重同仁維護自身清白,爭取抗告權益。
-
台東富山護漁區 民眾乘波特船違法撈捕遭檢舉開罰
|地方夏天到了,海域活動頻繁,不過卻也小心違法。台東縣富山護漁區就發現最近常有民眾下海捕撈海產或是偷釣魚,但護漁區是依《漁業法》公告禁止採捕野生動植物的海域,違法可罰3萬到15萬元。昨(26)日就有民眾目擊到一艘用保麗龍、泡棉做的「波特船」開到護漁區疑似釣魚,結果失去動力跑不掉,民眾報警,被海巡拖回漁港偵訊。
-
-
-
明年7月起禁用發泡塑膠材質飲料杯 自備環保杯折5元
|生活國人愛喝飲料,但所產生的一次用飲料杯數量相當可觀。環保署今天預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草案。明年7月起不得使用發泡塑膠材質像是保麗龍飲料杯,店家也不得免費提供一次用飲料杯。環保署表示,禁用保麗龍杯明年7月上路,店家也應提供消費者自備杯至少要便宜5元誘因;另外是針對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要求112年起需提供循環杯,一次用飲料杯年度減量率至少須達15%。實施後開始稽查,業者若違規按
-
-
東北、西南海域塑膠微粒汙染嚴重 政府補助EPP浮具仍破碎
|環境台灣的東北與西南海域,塑膠微粒汙染最嚴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公布2019、2020年的四季調查指出,東北海域塑膠微粒數量最多。兩海域,四季皆以硬塑膠比例最高,而夏季兩海域發泡塑膠--保麗龍,含量遠高於其他季節;即便政府推廣且補助使用EPP浮具替代保麗龍,仍難逃破碎命運。
-
東北角垃圾部分屬北漂 民間籲禁用保麗龍浮具跟上國際
|環境台灣東北角的保麗龍垃圾,不只來自「中國海漂」。有民間單位推判,一部分保麗龍,其實是從嘉義、台南養蚵沿岸「北漂」來的,由於中國官方已經宣布,要打擊保麗龍造成的「白色汙染」,民間呼籲台灣禁用保麗龍浮具的速度,要趕緊跟上國際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