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因應法》上週三讀通過,2050淨零排放明確入法,國發會也早已提出2050淨零轉型路徑。但環團調查,有8成受訪民眾並不曉得轉型路徑,倒是被問到,是否支持政府為了減碳來課徵碳費,有超過一半支持。
俄烏戰爭影響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原本各國都非常擔心,但是這個冬天歐洲卻一點也不冷,甚至還是史上第2炎熱的一年。不過從氣候變遷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專家更預測,今(2023)年全球氣溫會比去年更熱。
臭氧層是地球防止紫外線過量的重要防護層,根據聯合國上新的報告,國際社會禁用99%的有害物質了後,臭氧層破去有沓沓仔變細空,破空上嚴重的南極洲,上緊佇43冬內,就會當轉到1980年代的水準。(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法國和瑞士交界的森林盛產雲杉,是全球知名提琴的木料來源。雲杉木質輕彈性佳,可讓弦樂器產生絕佳共鳴;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歐洲的「提琴森林」也面臨存續危機,樂器木業供應商和製琴師都擔憂,未來10年提琴弦樂器可能面臨斷貨的風險。
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如何達成,《氣候變遷因應法》被賦予重任。草案今(9)日上午11時在立法院進行黨團協商,而環保團體則提早來到立法院大門外表達訴求,重申政院版本未拉高氣候治理層級,也認為無法有效引導減碳,更質疑恐提供高碳排者漂綠的機會。
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暖化嚴重。英國皇家植物園就發現,園區樹木無法承受高溫和乾旱,樹葉提早轉黃;澳洲則受熱浪侵襲所苦,熱死人的案件頻傳。這些氣候問題都有待各國共同找出辦法解決,不過像是氣候賠償或是能源短缺等議題,富國、窮國至今仍然意見分歧。
極端氣候衝擊咖啡產業,尋找能抗乾旱等天災、具備氣候韌性的咖啡品種,也被認為是減緩氣候威脅的方式之一。東非莫三比克的咖啡物種,具有高度環境耐受性,深具潛力。而當地國家公園就以種植咖啡,當作復育森林計畫的一部份,可說是一舉多得。
COP27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6日在埃及揭幕。上屆主席致詞指出,目前還無法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5度內,呼籲各國領袖有所作為,避免氣候災難降臨。擔任本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主席也是埃及外交部長的蘇克里表示,氣候賠償將首度列入大會議程。
北極冰層快速融化後,出現了北極航道,現在成了各國爭搶豐富資源的戰略爭奪點。而俄烏戰爭的爆發,也全面改變了北極圈內的政經情勢。來看公視在世界最北城鎮挪威冷岸群島的報導。
烏克蘭札波羅熱核電廠附近,在戰爭期間曾遭到攻擊,一度引發外界對核輻射外洩的擔憂。不過因為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加上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也讓各國的核能政策出現轉彎,甚至不得不回頭使用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