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9)日下午發生規模6.1的地震,部分地區民眾感受到明顯搖晃,所幸沒有災情傳出。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今年地震確實比較頻繁,而這次地震距離較遠,造成陸地災害的可能性較低,不過預估未來5天內,可能發生規模4到5的餘震。
23日清晨1時41分花蓮近海發生規模6.6強震,到目前為止餘震不斷,學者陳文山認為,可能與地殼性質有關,不能推論為能量還沒釋放完。至於台灣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他強調,確認活躍期要先確認週期,但官方公布的全台36條活動斷層中,僅4條有週期資料,現階段還沒資格談活躍期。
23日凌晨花蓮外海發生規模6.6強震後,餘震不斷,到今天傍晚為止已經發生66起有感餘震,氣象局分析,花蓮位處板塊交界原本地震就比較頻繁,目前還在合理能量釋放的範圍。學者提醒百年地震活躍期到來,民眾要提高防災意識。
昨天清晨在東部發生規模6.6的強震之後,到目前為止餘震不斷,其中不少規模都在5以上。氣象局地震中心與地質學家都認為,這是能量合理釋放。學者發現1972年在這次震央位處的池上斷層北段,曾發生規模6.9的瑞穗地震,是否有週期性,將是未來探討課題。
A magnitude 6.6 earthquake struck off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on March 23 around 1 am. It was the fourth strongest since the 921 earthquake and luckily no major casaulties have been reported.Many peo
今(23)凌晨花蓮外海規模6.6強震,是周遭地區近半世紀以來,首次出現規模超過6的地震。學者指出,好幾次餘震規模都超過6,是這次地震較特殊之處。也有學者提醒,要留意東部外海的「海溝型地震」,建議建築物要強化抗震設計、民眾要加強防震準備,才能把災害降到最低。
23日凌晨1時41分,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6.6地震,氣象局表示,規模6.6的地震為今年最大,323地震也是921地震後,台灣本島或沿海地區排名第5的大地震。專家示警,全世界地震活躍期慢慢來臨,甚至已進入活躍期的週期。但也有不同意見認為,以現有資訊推論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的說法稍嫌「跳躍」。
今天凌晨1時41分左右,不少人被地牛翻身嚇醒,因為花蓮縣近海發生規模6.6地震,地震深度30.6公里,氣象局研判如果加上沒有記錄到的,已經有超過百起餘震。這次地震全台有感,台東縣最大震度為6弱、花蓮震度5強,氣象局不排除3天內還會發生規模5到6的餘震。
南投縣竹山鎮昨晚到今天凌晨已發生7起地震,其中以晚間11點多的規模5.1地震,震度最大,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同地點最近一次地震是在2017年,研判是破碎帶引起的地震。不過有學者示警,這也不能排除和當地斷層有關,台灣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要有防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