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
冰河時期台灣海峽曾是草原? 古菱齒象牙齒解密關鍵證據
|文教科技一項今(5)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的台灣研究,透過分析台灣遠古動物古菱齒象牙齒發現,牠們在距今百萬年前的更新世,食物來源幾乎都是一般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草原的「C4植物」。研究團隊分析,這代表在台灣海峽還是陸地的冰河時期,曾是一片乾暖稀樹的草原地貌,與如今台灣本島以森林為主的地景大不相同。
-
亞馬遜「飛河」水氣減弱 科學家:雨林乾旱恐草原化
|環境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能調節南美洲氣候。雨林樹木蒸散形成的水氣流「飛河」把水氣送往內陸,但隨著砍伐與氣候變遷導致飛河水氣減弱、亞馬遜乾旱惡化,不僅生態受衝擊,也威脅農業和水力發電。
-
蒙古高原氣候變遷加劇 牲畜損失慘重、牧民陷生存危機
|全球蒙古高原是氣候變遷影響最劇烈的地區之一,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3倍。當地是沙塵暴與寒流的發源地,去(2024)年更爆發近半世紀最嚴重的雪災,白天氣溫低至零下32℃,大量的牲畜受影響餓死,牧民損失高達3到4成,不少人考慮遷往城市,尋求更穩定的生活與教育機會。
-
民團憂加熱菸將開放 籲先公告禁止加味菸
|生活《菸害防制法》修法屆滿2週年前夕,加熱菸開放時機再度白熱化,多個家長團體、民間團體今(10)日指出菸商製造假議題、散播假訊息,政府卻沒積極澄清,而雖然開放加熱菸是既定政策,但開放上市之前務必公告禁止加味菸。
-
花蓮富里稻草藝術季 結合漂流木打造非洲大草原
|文教科技己經舉辦第6屆花蓮富里鄉稻草藝術季,今(2024)年以非洲大草原為主題,不同以往的是,今年除了稻草以外更結合漂流木創作,生動的造型讓人宛如置身野生動物園,也讚嘆農民的創造力。
-
恆春半島10級風 龍磐草原風強告示牌被吹落
|地方康芮暴風圈已經觸陸,恆春半島31日上午8時後明顯感受到風雨。水上遊樂設施已經固定,業者還是不斷巡視,擔心生財工具被強風吹走。暴風圈10級風力的威力,墾丁龍磐草原風勢比往常更劇烈,區公所也提供沙包供民眾索取、預防淹水;各處景點、傳統市場沒有出現人潮,攤販也都準備31日中午前就要收攤。
-
一個蒙古2個世界 城鄉生活差距大居民互不理解
|全球蒙古以遊牧民族聞名,但近年來大量青年離開草原,前往首都烏蘭巴托追求現代化的生活與工作機會,放牧傳統式微,城鄉差距擴大;不過也有都市人受夠了擁擠污染,反趨勢而行回歸鄉野,城市人與牧民各有生活的苦,互相難以理解。
-
-
西北歐多發性硬化症比例高 疑史前移民基因變異所致
|全球英國的《自然》雜誌刊登了1項丹麥研究報告顯示,西歐與北歐各國罹患「多發性硬化症」(MS)的比例偏高,可能與公元前3000年左右、大批從東歐大草原移入歐洲的遊牧民族、所留下的基因變異有關。不過除了統計上的相關性之外,觸發「多發性硬化症」(MS)的機制還有待驗證。
-
非洲大型貓科動物狩獵衝突 因極端高溫加劇
|全球全球暖化帶來極端高溫,非洲草原上的貓科動物如豹、獵豹、獅子也因為高溫改變習性,導致狩獵時間重疊,並使瀕臨滅絕的獵豹與其他貓科動物產生潛在衝突。相關研究作者指出,獵豹較不會主動與其他大型貓科動物搶食,恐影響其生存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