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
-
室內口罩令最快2/20鬆綁 校園等場所3/6放寬
|生活室內的口罩令已經維持了801天,指揮中心宣布,除了醫療照護機構及公共運輸等指定場所,還是強制戴口罩,其他都採建議或自主決定,預計最快20日上路。但校園還有托嬰等層面,要等到3月6日才放寬。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國內群體免疫已大幅提升,變異病毒威脅不大,因此口罩令與國際防疫調整方向一致。
-
Flu Epidemic Rising With 10 Severe Flu Cases, a Death 流感疫情升溫 增10例重症.1例死亡個案
|While COVID-19 epidemic slows down, the number of flu cases gradually grows.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reported 10 new severe flu cases and one death.As the COVID-19 epidemic continues to slow d
-
本土+23893/群體免疫若達7成 陳秀熙:可全面降級
|生活新冠疫情新增2萬3893例本土病例,死亡則有54例,其中一名40多歲有肝硬化病史男性,確診當天就病況惡化死亡;不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確診數已連續5天下降,台灣目前群體免疫力約為55%,若逐步解封,當群體免疫達7成,就可全面降級解封。
-
流感增10重症1死亡 新冠群體免疫力已達5成5
|生活新冠疫情持續降溫,不過流感疫情卻開始升溫。疾管署公布新增10例流感重症,另外新增1例流感死亡個案為90多歲女性,是本流感季以來第5位流感重症死亡個案,呼籲民眾不要輕忽流感的威脅。至於新冠疫情方面,有公衛專家表示,目前台灣自然感染及疫苗保護群體免疫保護力約為5成5,建議可利用精準自主防疫達到降級解封。
-
Doctors Observe Four Atypical COVID-19 Symptoms 醫師發現 部分長者染疫4種「非典型症狀」
|Some doctors have reported observing atypical symptoms in senior citizens with severe COVID-19 infections, such as falling down, vomiting, low-grade fever, and cognitive issues.The COVID-19 situation
-
部分長者染疫出現4種「非典型症狀」 醫師籲勿延誤就醫
|生活國內新冠疫情處在高峰,有醫師就觀察到,急診出現一些長者染疫的「非典型症狀」,像是跌倒、吐瀉以及低燒和認知功能出現問題,診斷後都是確診新冠。因此建議民眾,要特別留意這些非典型症狀,才能及早治療。
-
高雄本土確診連2日高於台北 陳其邁指北部群體免疫高
|生活高雄的確診個案連續兩天都比台北還要高,有醫師認為南北黃金交叉已經出現了,但高雄市長陳其邁認為,北部的群體免疫較高,目前會著重在確保醫療量能,來應付即將要上路的快篩陽即確診政策。但也有醫師擔心,由診所來判斷確診可能會引發保險等爭議,另外,中央有跨縣市派案給基層醫師,在醫病彼此陌生的情況下,也可能會讓部分醫師的診療趨近保守。
-
丹麥達群體免疫標準 率先全球5/15起停打疫苗
|全球北歐國家丹麥領先全球,衛生部宣布染疫人口加上第3劑的覆蓋率高,國內達群體免疫,因此從5月15日起不再要求民眾打疫苗。而在亞洲,南韓政府也宣布從5月2日起鬆綁戶外戴口罩的規定,但超過50人的聚會還是得配戴。
-
Omicron傳播快、突破感染 難達「群體免疫」
|全球疫情爆發至今,「群體免疫」曾被丹麥、英國,拿來作為終結疫情的標竿,認為只要有7到9成人口有抗體,生活就有望回歸常態。但美國有專家認為,Omicron變異株驚人的傳播速度,以及突破性感染的兩大特性,讓「群體免疫」希望渺茫。
-
澳洲新南威爾斯疫情嚴峻 民眾外出購物範圍限離家五公里內
|全球Delta變種病毒持續在全球肆虐,澳洲新南威爾斯省正面臨疫情以來最嚴峻的情況;14日單日新增466例本土個案再創新高,也讓當局決定緊縮防疫措施。《彭博社》報導指出,由於變種病毒讓疫苗保護力下降,進而提高群體免疫的門檻;美國傳染病學會估計,群體免疫的門檻是人口比率的80%,甚至接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