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的烏克蘭戰場,隨著春季的到來,雪地冰融,各國軍事專家都預測,俄軍將擴大攻勢。在美國、德國帶頭捐贈先進坦克給烏克蘭之後,歐洲各國也紛紛跟進。但自上個世紀九零年代蘇聯解體以來,歐洲國家因應新局勢實施的裁減軍備計畫,早就將重型坦克淘汰殆盡;如今想重新購回、送上戰場,就面臨必須以高於二手價格30多倍價錢回購的窘況。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在5日聚集了至少五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為籌措國防預算財源,打算廢除17世紀以來的國定假日「大祈禱日」,是近十多年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
芬蘭15日宣布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幾個小時後,鄰國瑞典的執政黨也表態支持跟進;這兩個軍事不結盟國家,改變幾十年來中立的立場,北約樂觀其成,不過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再度表態反對,俄羅斯總統蒲亭也表示,若北約擴張軍事設施,將有所回應。
15日俄羅斯國防部釋出撤軍訊息,並附上坦克列隊上運送火車的影片佐證,但有多少士兵撤離,俄方沒有提出數據。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隨後雖對俄羅斯人民溫情喊話,「你們不是我們的敵人」,但他仍表示,撤軍訊息「未經核實」。
俄羅斯在烏克蘭邊界部署10萬大軍,戰爭形同一觸即發。俄國要求北約不要向東擴張,也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被美國以書面正式回絕。在德國還有法國的斡旋之下,俄、烏特使在巴黎會談中同意維持停火,預估很快會進行下一輪會談。
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持續緊張,戰火一觸即發。近期一項烏克蘭的全國民調顯示,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烏克蘭民眾,願意上前線作戰。至於俄羅斯總統蒲亭也重申立場,表示不願開戰,同時呼籲北約不要在東歐進行軍事活動。
土耳其異議人士卡瓦拉被控資助示威等罪,2017年遭當局關押至今。美國等10國駐土耳其大使發表聯合聲明,要求緊急釋放卡瓦拉。這項舉動惹怒了總統艾爾多安,聲稱已下令要將這10國大使列為「不受歡迎人士」驅逐。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4日高峰會,成員國領袖對中俄與日俱增並威脅國際秩序的勢力,誓言共同合作應對。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則認為對中國的相關指控應適度表達。而美國總統拜登強調華府與北約關係友好,並清楚自己16日與俄羅斯總統蒲亭的會面被寄予厚望。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登場,成員國領袖們對中國與俄羅斯日益增長的勢力有強烈感受,也同意將站在同一陣線,維護國際秩序。 法國總統馬克宏將北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