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COVID-19疫情爆發,國人無法出國導致國旅大爆發,山區也無一倖免。不僅近年山難數字飆升、山區擁擠、商業團佔位,以及大量遊憩需求產生的排遺問題,在在顯示人民的戶外教育有待加強外,也凸顯台灣山域管理體制有待革新。
環保署發出空氣品質預警通報,中南部地區的彰化、嘉義、斗六地區為紅色警示,民眾應減少戶外活動。雲林縣環保局指出,這幾天吹東風,西半部位處於背風面,擴散條件差,加上汙染物累積空氣品質差,預計要到下周一東北季風來襲,改變風場空品狀況才會改善,同時提醒民眾外出要做好防護因應。
2019年行政院宣布山林解禁後,山難頻傳、救難人員疲於奔命的現象層出不窮。對此,有輿論認為搜救應採付費制,以遏止山難亂象。然而綜觀戶外大國,他們面對山難意外的應變體系為何?又是怎麼看待搜救收費議題?而台灣如何借鏡國際,整修目前紊亂的山域管理體系?
2019年行政院宣布山林解禁後,山難頻傳、救難人員疲於奔命的現象層出不窮。對此,有輿論認為搜救應採付費制,以遏止山難亂象。然而綜觀戶外大國,他們面對山難意外的應變體系為何?又是怎麼看待搜救收費議題?而台灣如何借鏡國際,整修目前紊亂的山域管理體系?
新北市雙溪區虎豹潭日前發生落水意外,因山區大雨導致溪水暴漲,沖走當時走在梳子壩上的一行6人,昨(21)日尋獲最後一名失蹤8歲劉姓女童,整起事件造成2大4小總計6死的憾事。優質戶外教育推動聯盟召集人周聖心認為,如果因為這次不幸再次困在安全的泥沼,並且為了避免萬一,而犧牲其他探索學習成長的機會,將是教育現場最大的損失。
10月16日,新北市雙溪區虎霸潭因山區大雨導致溪水暴漲,有6人行走梳子壩過溪時遭大水沖走,截至目前造成4死2失蹤的悲劇。城市山人認為,面對有業者帶團的戶外行程,主辦方應課以更大的責任,目前台灣在戶外行程的商業列管上,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國內已連續幾天無新增本土確診個案,在疫情趨緩下,包括KTV等場所,將在有條件限制下重新營業,戶外空曠處也可望放寬限制,不強制戴口罩。不過國內醫師、專家就認為,全球已有多數案例證明,打完疫苗仍突破性傳染,人多的戶外地區最好還是戴上口罩較安全。
昨天台中市大雅區有里鄰長134人出遊,違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室內上限80人的防疫規定。今天則再度傳出北勢國中有175位師生,正在南台灣進行戶外教學,在室內場館參觀或用餐也同樣有類似問題。消息曝光後,校方緊急採取分流因應。
衛福部台北醫院遭民眾爆料,將病人放置在急診室外的停車場空間治療,質疑院內病床不足。台北醫院澄清,這是為了降低院內感染風險,讓急診病人先在戶外等待病毒測結果的臨時等待區。馬偕醫院這兩天也多次遭人在網路上爆料有院內感染,上午馬偕醫院也再度發出新聞稿澄清,沒有院內感染事件發生。另外新北市雙和醫院今天清晨,有確診病患在在隔離病房裡持刀攻擊護理師,造成三位女性護理師受傷。 衛福部台北醫院急診室外的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