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2月21日公布《全動法》修正草案,其中16歲以上學生動員造冊、必要時納管新聞及言論自由等內容,引發討論。《全動法》爭議點有哪些?正反看法為何?國防部又如何回應?
網路新聞時代假訊息防不勝防,在人權不彰的國家,打擊假訊息反倒成為打壓言論自由的藉口。土耳其在10月通過假資訊法,違者面臨3年徒刑。提出這項法案的是執政的正義發展黨,外界質疑是為了明年總統與國會大選預先埋下緊箍咒,土國警方還因此一口氣逮捕11名親庫德族的媒體記者,這也引發歐洲記者組織和聯合國人權高度關切。
隨著數位化的進展以及媒體產業走向資本密集,讓真正在地的社區缺乏發聲管道,少數大財團掌握媒體話語權的態勢就更加明顯。提出研究報告的學者認為,這勢必對立國基礎的民主體制形成長遠而重大的傷害,值得各方警惕。
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不久,一名國營電視台編輯勇闖新聞直播現場宣傳反戰引發國際矚目。德國媒體世界報就肯定她關鍵時刻的勇氣,近日將她聘為自由記者。事實上,俄羅斯長期打壓言論自由,獨立媒體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對烏克蘭開戰以來更以新的立法實施嚴格審查,當地只剩下少數的獨立記者,冒著最高15年刑期的風險繼續挑戰國營媒體的一言堂。
香港網路媒體「立場新聞」和「眾新聞」,在一週內相繼宣布停止運作,讓香港媒體面臨寒蟬效應。不過港府反駁,守法跟新聞自由並不衝突,直指媒體也應該遵守國安法。學者分析,雖然目前港府還未將矛頭指向國際媒體,但不滿意外媒報導的批評,已經越來越多,甚至還開始拒絕核發外籍記者的簽證。香港的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19年開始也大幅下滑,去年已經掉到第80名。
《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相繼遭港府肅清,外界預料,《香港01》、《眾新聞》等,恐成為下一個遭政治追殺的目標。在親泛民主派網路媒體任職多年的記者Paul,雖然擔心自己有一天會成為階下囚,但仍然會堅守崗位。
網路時代,消息傳真緊,為著避免假消息傳播,教育部今仔日辦媒體素養教育博覽會,展示民間做陣推動媒體的成果。學者表示民眾對媒體素養和資訊判斷的能力猶有真長的路愛行,按怎佇社群平台擴大文明而且理性的討論,是咱會當思考的。
事實查核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對其內涵略有了解的人相信都認同,但事實查核能達成怎樣的效果,以及是否能因此查核動作,進而有效遏止假新聞的傳播,並阻止其引起散播者期待的效應,令人感到悲觀。
自從香港蘋果日報停刊後,多家媒體下架文章甚至撤離香港,甚至傳出有獨立媒體遭到恐嚇,香港記者協會對此表示極度憂慮,反映香港「白色恐怖」無處不在,加上現在「自我審查」的風氣猛烈,許多媒體擔心會被以言入罪,要求政府應具體解釋言論自由的界線。「跟各位聽眾說一聲再會,跟香港電台說聲再會,各位珍重。」向聽眾說再見,資深媒體人區家麟,28日突然被通知,是最後一天主持香港電台自由風自由PHONE節目,11年主持人
今天是九月一號記者節,但是台灣的新聞工作人員、並沒有高與的感覺、反而有很大的壓力,因為經常被批評為社會亂源,而學者認為,媒體人應該提升素質,而政府則應該在觀眾的監督下、創造更有利的公共媒體空間,才是導正台灣媒體環境的最好方法 今天的九一記者節,多數記者都選擇堅守崗位,報導颱風泰利的最新消息 解禁後的台灣媒體,大鳴大放百家爭鳴,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商業掛帥,以及政治力的介入,卻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