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公司Meta旗下臉書社交平台,運用臉部辨識科技,蒐集用戶上傳的照片與個人資訊是否違法,一直受到關注。美國德州這個星期就以生物辨識科技侵犯隱私為由,正式向Meta提告,並求償數10億美元。而近年來,社交平台大量興起,臉書用戶大量流失、股價大跌,即使改了名,展現進攻元宇宙的決心,但因為市場環境的改變,臉書已逐漸失去市場主宰的能力。
居住在英美的羅興亞難民,12月6日分別向法院提出集體訴訟,指控臉書的演算法默許有關羅興亞族群的仇恨言論散播,並求償1500億美元,相當於4.19兆台幣。
隨著網路應用多元,網路犯罪也隨之盛行,國內平台業者因應相應網路詐欺也加嚴自身平台控管機制,但面對如臉書市集(Facebook Marketplace)等境外平台詐欺案四起,由於這些平台的網路資料儲存於境外,不僅調取資料困難,更因業者並未在台落地形成難以管制的困局。
網路社群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些民眾更會到臉書市集買商品撿便宜。有立委表示,裡面充斥許多詐騙交易,不少民眾受害,甚至還有人販售非法物品,但政府單位卻視而不見。經濟部回應,現行法規對臉書無法可管;NCC則指出,正在研擬相關草案,期盼能儘早補破網。
對於有離職員工爆料,指控臉書刻意放任仇恨語言和情緒,臉書執行長薩克柏格,強力抨擊負面批評,認為那些,是有心人有計畫的抹黑。薩克柏格還說,社會兩極化對立,早在他出生前就存在,和臉書沒有任何關係。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20日揭露,據消息人士指出,臉書(Facebook)計畫將在10月28日的年度會議中,談及更改母公司名稱的計畫,以符合發展「元宇宙」的新目標,並擺脫長期以來外界對臉書的各種質疑。不過臉書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社群網站臉書創立16年,現在傳出可能將改名。有消息指出,執行長薩克柏格為整合旗下臉書、IG等公司,依此將為臉書重新命名,並作為子公司之一,可能在下星期公布新名稱。
臉書前專案經理法蘭西斯豪根,5日出席美國國會參議院聽證會,指出別再相信臉書與臉書高層。她指控臉書為了追求利潤,而行銷對兒少有害的產品,且淡化處理網路暴力、假新聞及用戶隱私等多項問題。
不少台灣的臉書使用者,今天向台灣基進黨陳情,批評因為PO出批評中國等的言論,遭到禁言,卻從來不知臉書的審查規則;基進黨也調查,提醒各界正視台灣言論自由,遭到侵害。
社群媒體臉書的獨立監督委員會,5日投票通過,繼續停用美國前總統川普的臉書和IG帳號。監督委員會表示,他們只是對臉書的決定表示同意,但臉書身為平台也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監督委員會還指出,停權是無限期措施,並非不可恢復,但日後如果要恢復川普帳號權限,必須訂出未來審查類似事件的標準。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社群媒體臉書和IG帳號,今年一月初遭到無限期停權。臉書公司的獨立監督委員會,5日投票通過,繼續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