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
紀錄片《旅遊真代價》走訪16國 揭國際旅遊衝擊
|生活越南名列世界遺產的下龍灣,每年吸引數百萬旅客造訪;但快速開發帶來的垃圾污染,也嚴重威脅生態環境。無獨有偶,走訪16個國家拍攝完成的紀錄片《旅遊真代價》,就赤裸裸揭露了國際旅遊的黑幕,希望能改變旅客消費的方式,與在地人文共創雙贏。
-
全球永續旅遊新趨勢 維護觀光美景原貌
|環境世外桃源如果少了細心呵護,也無法承受旅遊人潮帶來的破壞。源自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永續旅遊概念,逐漸在國際間發酵壯大。從北極圈、中東沙漠到南歐,陸續建立永續旅遊的經營模式;從住宿、飲食到交通運輸多管齊下,讓旅遊資源細水長流。
-
疫後觀光客回流8至9成 巴塞隆納擁擠與汙染問題重現
|全球疫情過後,全世界開始湧現報復性旅遊潮。西班牙觀光重鎮巴塞隆納,今(2022)年夏天遊客量,已經回復到疫情前的8、9成。雖然帶回觀光財,但長年過度旅遊,造成的擁擠與汙染等老問題也回來了。
-
11月起重啟台韓互惠免簽 旅遊業者:提高民眾旅遊意願
|生活韓國政府宣布,11月起重啟台韓相互惠免簽政策,但是和疫情前最大的不同是,前往韓國仍需申請電子旅遊許可證,費用為韓幣1萬元。旅遊業者分析,疫情前,韓國就是國人熱愛旅遊目的地,且票價相對日本便宜,恢復免簽將更提高民眾旅遊意願。
-
不要只看價錢 國內小旅行怎麼選?一日遊定型化契約即將上路
|產經春季旅展今開展,民眾等搶好康,除實體旅展,網路上也充斥大量旅遊廣告。消費者除比價做功課外,也應注意業者文宣上,是否有旅行社名稱、電話保險等必載資訊。說走就走的國旅一日遊興盛,交通部規劃訂定「簡易一日遊定期化契約」來完善消費者權益,但公告施行日期仍未定。
-
報復性旅遊不利環境 學者提倡永續生態旅遊
|環境新冠疫情逐漸控制,國內知名景點相繼出現報復性旅遊,有環保團體及專家、學者擔心大量人潮會對當地環境帶來破壞,因此提倡永續生態旅遊,主打小眾旅遊,重視深度、知識化的旅遊體驗,同時更達到生態永續的效果。
-
疫情影響旅遊方式 遊客對飯店蹛歇要求提升
|疫情改變旅客對觀光和蹛歇的需求,根據國際旅遊平台的資料,2021年的旅遊趨勢,全世界的旅客對飯店的需求,會變較懸,而且攏是短途旅遊為主。若是咱臺灣的旅客,是較重視飯店的設施和體驗活動。對飯店房間看出去,美麗的景致盡在眼前,國內猶袂解封,不過若會當有出門、有出國的感覺,就通敨一口氣。國際數位旅遊平台調查2021年旅遊趨勢,發現經歷過疫情,全球旅客上想欲愛的旅遊方式,以短途旅行、探索在地新的景點和體驗
-
國際旅遊2年損失超過台幣111兆 疫情前旅遊榮景恐2023年才恢復
|全球全球旅遊業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這一兩年損失超過4兆美元、相當於台幣111兆。專家評估可能要到2023年或更晚,才有可能恢復之前的水準。泰國普吉島1日展開以沙盒模式的旅遊解封計畫,哪怕只是從少數客群慢慢開始,仍好過於過去一年多來的慘澹。飯店經理帕拉泰普說:「7月,我們非常注意訂房情況,我們預計能有兩成。」泰國在去年減少500億美元的旅遊收益,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下,前往普吉島的外國遊客為670萬
-
赴日染疫風險高 美升旅遊警戒至第4級
|受到日本疫情蔓延影響,美國宣布將對日本的旅遊警戒,調升到最高等級的第4級,可能打擊日本東奧的人氣。但日本官方也表態,美國已經說明提高旅遊警戒,不會影響美國派遣參賽的選手團,赴日比賽。 日本疫情持續蔓延,在中央政府評估下,將不排除再次延長第3次緊急狀態。 對此,美國統計,過去28天內,日本平均每10萬人中,有超過100人感染,認定傳染風險很高,因此宣布對日本的旅遊警戒,調升到最高的第4級,無形中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