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
-
島在現場》仁里遺址考古計畫 揭開北臺灣史前的跨海交流網絡【我們的島】
|地方新北市貢寮區的仁里遺址,距離澳底國小僅五百公尺,鄰近仁和宮媽祖廟。這處遺址最早於1962年由學者盛清沂調查發現,1997年首次試掘,確認屬於十三行文化晚期的聚落遺跡,年代約在距今850至400年間。2025年再度展開考古計畫,希望藉由新一輪發掘,重建北台灣在史前與原史時期的歷史圖像。
-
極端氣候影響全球高溫 義大利推地下洞穴考古兼消暑
|全球極端氣候影響全球,各地出現高溫,各地紛紛推出避暑旅遊行程,義大利有業者推出地底考古遺址的洞穴旅遊,民眾能在自然降溫的環境下參觀洞穴。而波士尼亞則有中海拔山區的度假勝地,在夏季開放避暑,讓遊客可以躲避平地的高溫。
-
疑清代遺址消失現地蓋住宅 南投文化局遭監院糾正
|地方南投市一處建地,2023年3月開挖時發現疑似是清代牛運堀窯遺址,但南投縣文化局卻認定缺乏文資價值,僅進行施工監看,最後該址已經變成住宅,導致遺址消失。監察院調查後,認為南投縣文化局有重大違失,文化部文資局也疏而未查,因此對南投縣文化局和文資局都提出糾正。
-
芝山岩惠濟宮該不該蓋電梯?支持與反對怎麼說?【我們的島】
|在台北士林有座五十公尺高的小山—芝山岩,從史前人類的遺跡,到清代移民的信仰中心,再到日治時期的現代教育起點,蘊含著北台灣最深的歷史記憶。位在山丘上的惠濟宮,是台北市市定古蹟,多年來,廟方想要從山下搭建一座直通山頂的電梯,引發文化景觀的爭議......
-
0403震後手作商品乏人問津 花蓮身心障教養院改開咖啡廳
|地方專門照顧與提供學習和工作機會給身心障礙者的花蓮畢士大教養院,在0403大地震後相關手做產品乏人問津,於是院方最近開設了咖啡廳,讓院生們可以有新的發展與工作。
-
和平島諸聖教堂遺址解說中心 盼保存西班牙殖民時期文物
|地方位在基隆和平島,西班牙殖民時期的諸聖教堂遺址,是台灣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遺跡,基隆市府和文化部協力將設立解說中心,今(27)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希望保存重要文物,並且紀錄大航海時代等的歷史文化。
-
記憶‧煤鄉|台灣煤業歷史如何保存?【我們的島】
|地方煤礦,曾經是台灣重要的自產能源,礦坑停止開採後,極少數遺留的生產設施,如今成為珍貴的產業文化資產,隨著時代變遷,老礦工不斷凋零,未來這段黑金歲月的歷史,又該由誰訴說...
-
台南關廟地主整地挖到製糖遺址 證實為全台首見清代瓦漏窯
|文教科技台南關廟埤仔頭「保東窯」,2021年因地主整地要開路,意外挖到疑似清代製糖的遺址,歷經三年挖掘考古,終於證實,這是目前全台首見的清代瓦漏窯,也就是糖漏窯的古窯址,對此,文史界認為,這項發現確立了台灣糖業發展史的關鍵地位,訴求希望原地保留。
-
-
英國史上最大規模恐龍足跡遺址出土 可追溯至1.66億年前侏羅紀時代
|全球英國一處位於南英格蘭的採石場,近期發現該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恐龍足跡遺址,共有約200個1.66億年前的恐龍足跡出土,且形成5條大規模的移動路徑,其中最長的一條長達150公尺。研究人員指出,這些足跡可能是分別由身長約18公尺的草食性恐龍「鯨龍」,和9公尺的肉食性恐龍「斑龍」所留下,兩種恐龍的足跡還出現交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