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內12家的產險公司,估計保有七百多萬張的防疫保單,在確診或是隔離都必須理賠的情況下,最近幾乎是一天就要付出兩億元的理賠金。要申請防疫保單的理賠,原本需要診斷證明及隔離文件,造成大量確診者湧入急診室跟地方行政機關,後來雖然改成可以線上下載文件,重複投保及輕症居家照護理賠問題,還是讓許多保戶不滿、找上民意代表投訴。目前台灣每天仍有幾萬人確診,防疫保單的爭議恐怕還會延續,而要修復保戶及保險公司、產險業者與保險局之間的信任關係所需要的時間,恐怕是最大的挑戰及代價。
本土確診大爆發,台灣發生空前的防疫保單之亂,今年截至6月13日為止,理賠件數達到23萬多件,保費收入33億多,但理賠金額卻來到83億多元,是保費收入的2倍多,業者叫苦連天,保戶也怨聲載道。其實,鄰近的泰國去年也發生過類似狀況。
防疫政策不斷滾動改變,引發不少防疫險理賠的問題。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將要求產、壽險公會,5月底前訂定指引,盡快對外清楚說明保險公司的防疫保單理賠政策。立委推算,以目前防疫險,有效契約 760 萬件來估算,產險業總曝險金額,大約有410億元。
指揮中心宣佈對5/12開始,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自我防疫的民眾,若準快篩陽性就算是確診,毋過民眾煩惱防疫保險單會有理賠的爭議。產險公會5/5暗時聲明表示,因為政府的政策改了傷緊,這部份立場暫且保留,會趕緊討論。
The Central Epidemic Command Center's latest revision on COVID-19 guidelines states that positive rapid test result are now considered as confirmation for COVID-19. Many wonder how rapid test results
台灣本土確診突破3萬大關,指揮中心取消疫調後,再度修訂病例定義,宣布3族群自12日起只要快篩陽性,就認定為確診,但此舉也讓許多人憂心防疫保單恐就此失效。對此,產險公會5日晚間發表聲明指出,由於事出突然,暫時保留立場將盡速研議。
本土疫情升溫,防疫保單大賣,有財經觀察者分享,友人一家四口就買了多達16張的防疫保單,後來確診後,可領到160萬理賠金。民眾搶買防疫保單,也造成金融業者緊急下架保單,未來不排除上架的保單,會加設投保張數門檻,而金管會保險局也將加強管控。
疫情升溫讓民眾搶買防疫保單,也正因為買氣過熱,有不少產險都已經下架,像國泰和旺旺友聯也跟進停售。富邦產則率先推出最新的防疫保單,取消確診和隔離的理賠金,只有住到負壓隔離病房,或者是疫苗不良反應等情況才會理賠。因應疫情政策調整,金管會和業者協調,拍版已經售出的防疫保單,在無症狀或輕症居家照護,會比照一般住院理賠。
疫情升溫,不少民眾搶購防疫保單,消基會表示國內防疫保單銷售已經破百萬張,但不少契約內容隱含理賠爭議。消基會呼籲金管會應該跟保險業者商討解決之道,金管局表示,產險公會已經對此有所討論,將在今天下午說明,回應各界疑慮。 繼年初台產防疫保單熱賣,最近由於疫情變化,各家保險公司的防疫保單也變得熱門,但也有幾張保單暫停銷售。消基會五月份抽檢8家保險公司的防疫保單,發現由於目前疫情變化,醫療方式也有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