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的發展,對清朝尾、日本時代、二戰時期到今,累積真濟文學作品,所留落來的手稿,毋但珍貴也誠歹保存。是欲按怎收藏、研究、展示咧。來看記者所做的專題報導。 清代台灣唯一一對爸仔囝進士,施瓊芳、施士洁的珍貴手稿(C0113),猶有台灣作家楊逵的作品,田植競爭手稿(C0134),這兩件分別是收藏家和家屬捐贈予國立台灣文學館的文物,攏有恆溫、濕度、燈光的控制,盡量莫予紙張受著破壞。 典藏的背後,需要真
真理大學麻豆校區台灣文學資料館換鎖爭議,讓前名譽館長張良澤被拒於門外,引發外界關注。今天教育部長潘文忠特地南下協商,將組成專案小組討論文學資料保存,也會邀請張良澤參與。 有別於前幾天大門深鎖,真理大學麻豆校區的台灣文學資料館一早就大門敞開,教育部長潘文忠特地南下參訪,由前名譽館長張良澤親自解說,教育部長這趟南下,要解決館內珍藏文學資料何去何從。 潘文忠表示:「那教育部跟文化部也會共同在整個專家小組
真理大學麻豆校區,計畫要把「台灣文學資料館」遷回淡水,結果日前卻因為換鎖風波,導致創辦台文館的名譽館長張良澤不得其門而入。張良澤今天出面退還校方昨晚交給他的鑰匙,並且辭去名譽館長,文物處理將交由公眾決定。而教育部、台南市府和國家圖書館也陸續表態,願意協調提供場所收藏相關文獻。 82歲的台文學者張良澤,說明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的換鎖事件始末,也覺悟自己不再是台文館的名譽館長,未來也不會再向學校借鑰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資料館的換鎖頭風波。當事人張良澤教授,今仔日佇臺南開記者會說明。張良澤宣佈,以後伊就毋是臺灣文學資料館的榮譽館長,除了伊私人的物件,資料館內面的文史資料就交予學校處理,目前教育部有表示講、欲出面協調這層代誌。 嘴笑目笑咧掀日本時代台灣少 年工的資料,這是2015年張良澤教授,佇真理大學麻豆台文館內底的畫面,彼當時,教授座位邊仔攏是冊佮資料,毋過無偌久進前,學校煞連大門攏無愛予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