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報告當中,關於書面用語的相關規範,是建議各機關優先採用台灣台語來稱呼閩南語。但有立委點出,到目前為止似乎還很難達標,對此,文化部長李永得說明,會在一個月之內改正,並協調各部會調整。
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了後,今年(2022)國慶大會是推出國家語言口譯服務。另外佇咧國慶大會頂懸,為著強調全民防衛的精神,嘛邀請南部宋江四陣當中的金獅陣佮白鶴陣,表演者對七、八歲到成百歲,展現臺灣民間傳統武術文化。
身心障礙公約CRPD 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首日,邀請來自日本、澳洲、英國及加拿大等5位國際人權專家,進行在地審查。上午由台灣聾人聯盟、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及聽障人協會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包括希望成立聾人委員會等五點訴求。
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今年九月開始,本土語言課程著愛列入去國小、國中、高中的課程。根據統計,目前的本土語言的老師,有35%是教學支援人員。遮的教學支援人員薪水煞是真低,而且閣無穩定,今仔日 有立法委員開記者會,希望相關部會愛改善。
中國的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昨日抨擊,台灣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把閩南、客家話還有原住民族語言等本土語言,都列入中小學必修課,是包藏去中國化的禍心,還以客語來表達願意來台交流。陸委會也表示,歡迎朱鳳蓮在疫情趨緩之後來台。除此之外,中國稱呼台灣北京冬奧代表團,為中國台北代表團,這也被陸委會駁斥,不接受任何矮化我方地位的名稱,體育署考量過往前例,不派官方代表出席。
母語推廣團體「牽囡仔的手,行臺語的路」,今仔日(1/13)到總統府參觀,而且是特別申請用全臺語來導覽。In真濟囡仔攏是自細漢就開始講臺語,甚至有的干焦聽有臺語,做伙來看in是安怎用臺語、來熟似總統府。
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111學年度開始,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含臺語、客語、原住民語、馬祖語和臺灣手語。本土語言確定對明年開始,會增加到中學,國中一、二年級一禮拜愛有一節母語必修課,高中是增加兩學分。
據《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111學年度起,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括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馬祖的閩東語和台灣手語。由於閩東語課綱於最近課審大會已完成審查,所有實施規範均已完備,本土語言確定從明年開始將延伸至國高中,國中一、二年級每週必修一節課,高中則增加兩學分。
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日前率先啟用台語通譯,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並沒有獲得邱國正採納,雙方一度僵持不下,也引起外界對通譯的討論。民團今天前往立法院支持通譯服務,喊話尊重不同語言,強調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也提出即時通譯制度化的訴求。
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在27日,以台語來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也讓各界關注立法院首度試辦的國家語言通譯制度。但這場風波,也讓立法院決定要先暫緩施行,等各界溝通好了之後,才要上路。有學者認為,可以經由這次事件來改善通譯制度,並思考如何提升社會,對於不同語言通譯的尊重,還有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