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
-
無所不在的塑膠微粒,正影響人們的健康與環境!【獨立特派員】
|生活從飲用的礦泉水水瓶到外帶的咖啡杯與餐盒,從日常佩戴的口罩到呼吸的空氣,塑膠微粒早已滲入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已被證實存在於自然環境、生物體、人體器官,甚至大腦中。隨著國際社會將於八月展開塑膠公約談判,面對塑膠微粒帶來的健康與環境挑戰,全球正處在行動與改變的臨界點。
-
宜蘭潛海戰將年清20噸海廢 受訓成員含民眾與縣府員工
|地方海洋垃圾怎麼清,近年受到外界重視。宜蘭縣政府獲海保署補助成立潛海戰將,共有190名成員,每年清除的海廢約20噸。但潛水是門專業,今(9)日潛海戰將受訓的8名成員下海結訓,未來也將投入海廢清除工作,特別的是學員除了民眾還有縣政府員工。
-
荷蘭斥資14億蓋保育區 守護遭海洋垃圾割傷海豹
|全球荷蘭耗資約台幣14.5億元,打造最先進的海豹保育區,專門照顧全球最大潮間帶、瓦登海附近的2萬多隻海豹。這些海豹經常被附近的海洋垃圾割傷,或是被來來往往的船隻撞到,保育人員會定期巡查,將受傷的海豹帶回去治療,原本一年約救治200隻海豹,但經過獸醫和飼養員的努力,受傷海豹明顯減少。
-
宣布終止推廣紙吸管改回塑膠吸管 川普稱「不會對鯊魚造成影響」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先前即長期表態反對使用紙吸管,當地時間週一(10日)時,他簽署一項新的行政命令,宣布終止美國政府推廣紙吸管計畫,並要求回歸使用塑膠吸管。儘管塑膠吸管被認為會危害海洋生物,但川普卻稱「塑膠不會影響鯊魚進食」,而新政策在公布後,也已引發環保團體反彈。
-
-
泰國象島飽受塑膠垃圾汙染 新創收購寶特瓶再製地毯賣歐洲
|全球根據聯合國數據,全球每年有1400萬噸塑膠垃流入海洋,泰國象島的小漁村就深受其害,有大量塑膠垃圾滯留在沙灘,當地的新創企業開始收購這些垃圾,再製成地毯或腳踏墊,賣到歐洲,希望能協助小島改善環境污染問題。
-
哥國回收瓶蓋再製彩色課桌椅 學生搶收集垃圾換塑膠貨幣
|全球哥倫比亞馬拉加灣是賞鯨熱點由於缺乏管理,環境變得髒亂不堪。社區環保組織發起回收塑膠廢棄物的淨灘活動,將廢棄物再製成課桌椅,也做成塑膠硬幣。學童可拿回收的垃圾來交換硬幣,可購買學用品、玩具和爆米花,趣味的巧思吸引遊客加入回收行列。
-
海運貨櫃落海危害海洋生態 IMO通過新規促船公司申報
|全球海運是長程運輸貨物最便利的方式,但每年卻有平均超過1500個貨櫃,因為海上風浪、船難沉沒海底,有些甚至載運化學物質,加劇海洋生態危機。聯合國IMO「國際海事組織」,在今(2024)年通過2項海洋公約修正案,要求船公司從2026年開始,必須向附近沿海國家和船隻註冊當局,報告貨櫃落海遺失情況。
-
英國出動直升機進行海豹普查 助觀察泰晤士河生態系統
|全球近年來,英國泰晤士河整治有成,污染大大減少。英國保育人士從2013年開始,對生活在泰晤士河口的海豹普查,他們與皇家空軍合作,從空中拍攝到的照片,了解泰晤士河的生態系統以及海豹的健康狀況,估計目前海豹總共大約有3600隻。
-
百名師生接力帆船環島 宜蘭岳明國中小今蘇澳港啟航
|文教科技宜蘭岳明國中小,136名師生接力駕駛重型帆船,繞行台灣1圈的計畫,並撿拾海漂垃圾,邀請全台36所臨海小學共襄盛舉,5日上午在蘇澳港啟航,總統賴清德到場給予學生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