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調查,19歲以上的國人有過半數的腰圍超標,其中還有民眾是BMI質正常但腰圍超標,雖然有控制體重,但忽略腰圍管理。因此有醫師提醒,腰圍超標代表內臟脂肪過多,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容易罹患心血管和糖尿病。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心血管科學中心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款修補受損心臟組織的水凝膠。目前以老鼠所進行的動物實驗中,顯示帶有重生幹細胞的凝膠,直接注入心臟後,會讓受損的組織自然癒合。這項新療法一旦成熟,將可取代傳統的心臟移植手術,對全球每年數以千萬的心臟病患者,將是一大福音。
台灣年輕人心血管疾病年輕化,很可能與空氣汙染有關。台大醫院今(1)日上午發表最新研究,發現都會區的空氣汙染,主要是交通汙染物及工業汙染,均會影響人體心血管健康,尤其年輕人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汙染中,還會增加罹患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風險。
台南一名陳姓民眾牙痛近1個月,有天忙到凌晨突然胸痛,當場昏倒,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送醫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左主幹阻塞。經過急救,陳姓民眾三週後順利出院。收治的安南醫院指出,一般院外心跳停止存活率僅7%而已,呼籲牙痛、胸痛、肩膀痛、感冒疲累等非典型症狀,也有可能是心臟冠狀動脈的警訊,不可不慎。
農委會苗栗農業改良場經過五年時間,研發出含有蠶蛹配方的貓罐頭。由於蠶蛹富含優質蛋白質,農改場強調,配方可以有效抑制動物腸道內的壞菌生長,讓貓咪更健康、毛髮更光亮,有超過七成的貓咪接受這款罐頭,目前已經技轉開賣。
國內接種疫苗後疑似不良反應事件導致猝死案件頻傳。指揮中心今天表示,新增25例疑似案例,花蓮則是出現首起案例,是一位101歲的人瑞。全台累積傳出134人接種AZ疫苗後猝死,但死因是否與接種疫苗有直接相關,仍有待釐清。全台民眾接連施打疫苗後,陸續傳出疑似不良案例死亡個案,新增25例的疑似案例中,年齡介於57歲到101歲之間。50多歲的個案中,一例為長期洗腎的男性,施打完隔天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送醫到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也導致許多產業必須思考未來發展。因應疫情,遠距醫療逐漸成為主流,台灣如何在這波科技產業的發展浪潮當中,運用半導體優勢,強化智慧醫療發展,不少單位都躍躍欲試。 白色方盒,尺寸比一般名片小,卻有大功能。這個「心臟守護貼」是全球第一個整合超音波相關技術的小型儀器,可以測量心跳、血液流速等生理資訊,評估人體的心血管狀況。 工研院生醫所組長吳國瑞說明,「在醫院裡頭,大型裝置沒有辦法做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2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分別從印尼及美國入境。另外也新增1例死亡病例,而且是國內首例感染英國變種病毒株死亡病例。案799是英國籍70多歲男性,本身有心血管病史,雖然使用葉克膜及抗生素治療,仍不幸在昨天病逝,也成為國內第9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 國內新冠肺炎再添一名死亡病例。案799為英國籍70多歲男性,本身有心血管病史,去年12月18日來台探親,居家檢疫期間發病,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