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汐止區行政大樓前廣場加開社篩站,提供民眾PCR篩檢,預計每天能提供600人的採檢量能。醫師公會全聯會更號召上百名基層同仁,投入社篩站和各大醫院採檢。面對已經吃緊的醫療量能,有公衛教授建議,要設法調整輕症、無症狀的照護分配,讓醫療量能回歸正常。
填寫資料、準備打第3劑,0+7居家隔離新制上路,即日起確診者同住家人,只要打滿3劑、且快篩陰性,就能免隔離,讓高雄、屏東17號施打意願明顯提高,民眾紛紛捲起袖子、打好打滿。民眾講,「就不用居隔啦,這樣會比較覺得說,時間上比較不會被限制住。」屏東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鄭英傑表示,「打3劑以上就可以不一樣的政策,他們可以行動比較 比較自由。」0+7免隔離可上班、外出採買,降低生活影響程度,對民眾來說是誘因。
從今(17)日開始「0+7」免居隔新制上路,只要確診者的同住家人施打3劑疫苗且快篩陰性,就可以不用隔離,7天自主防疫,這也讓許多診所出現疫苗施打人潮。但也有醫師擔心,放寬0+7會導致疫情暴衝,增加醫療負擔,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會改變政策,但會隨時注意疫情變化。
本土疫情嚴峻,兒童確診病例數增加,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初至今,國內已有超過6萬名0到9歲兒童確診,雖然目前兒童專責病房有221張空床,但還是發生基隆市一名2歲確診男童病逝的消息。對此醫師就說,最近確診人數暴增,染疫幼兒變多,綠色通道雖可疏導人流,但無法解決重症兒童病床不夠等問題,建議規畫兒童專責醫院。
本土病例一直增加,毋但醫療量能誠絚,連漢藥「清冠一號」也攏欠貨,原底一盒1500箍,煞有人賣到5千。臺北市中醫師公會表示,「清冠一號」毋是食健康的,一般民眾袂使亂食,這是用來治療,無症狀佮輕症的患者。另外,市面也出現「類似」清冠一號的藥方,藥材可能是亂敆的,呼籲民眾莫亂買。
本土確診攀升,醫療量能吃緊,就連清冠一號也缺貨,原本一盒1500元,現在黑市價格已哄抬到5000元,價差三倍以上。北市中醫師公會表示,清冠一號不是健康食品,僅適用確診病患,治療無症狀、輕症者,降低轉重症風險。至於市面上出現「類清冠一號」,藥材可能隨便調配,呼籲民眾不要亂買。
知名的人類學家胡台麗8日傳出辭世,享壽72歲,她拍攝出「讓靈魂回家」等的民族紀錄片,讓不同族群的聲音和觀點多元對話,還獲得金馬獎紀錄片首獎等的殊榮。對於她的辭世,文化部也表達哀悼,認為對台灣是一大損失。
近幾年各縣市的清潔隊員招考,往往吸引了大批的民眾來參加考試,尤其近年疫情讓不少產業受到重創,清潔隊員不受景氣影響、工作穩定成了最大誘因。不過清潔隊員其實不算是公務員,而是公家機關聘僱的勞工,除了民眾每天都會接觸的家用垃圾清運,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而他們也提醒,若民眾能夠多花一點時間仔細分配,同時妥善處理尖銳鋒利的回收物,就能夠幫第一線的清潔隊員降低受傷的風險。
無家者時常面臨找不到穩定工作的難題,而他們不安定的生活型態,也幾乎無法儲蓄。在連經濟基礎都沒有的狀況下,難以跳脫居無定所的日子,更別說回歸社會。洪宇綸和梁錦清兩位無家者,透過社工的幫忙,重拾生活節奏,甚至下定決心開始儲蓄,逐步邁向新的人生。
本土確診連續3天破4萬例,第一線醫師建議中央,口服抗病毒藥物應該要儘速加訂至少百萬份,否則到了6月可能嚴重不足。也有醫師提醒,像免疫機能不佳的確診者,最好在輕症時就及早給口服抗病毒藥,減少惡化成重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