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台灣金融風險指數創13個月新高 金研院:整體穩定

    |產經

    台灣金融研訓院公布,6月的台灣金融風險指數,在經濟衰退疑慮席捲市場下,6月我國恐慌指數大幅突破至近16個月新高,不過金融研訓院認為,我國整體金融風險情勢,仍處於穩定階段。

  • 國內「金融文盲」比例較高 使用金融商品易被詐騙

    |產經

    台灣的教育程度普遍高,但根據金融研訓院在去年的調查,發現有36%的民眾完全不了解金融服務和商品,稍微了解的也只有37%,顯示民眾在金融方面的知識還有待加強。「金融文盲」比例較高,如此一來,民眾在使用金融商品上會比較難保障自身權益,也有較高機率被詐騙。

  • 賴揆推金融方案 2年要增百上市櫃

    |兩岸

    我國金融體系資金豐沛,但國內投資機會少,每年都有幾千億證券投資流向海外,行政院宣布金融發展行動方案,目標擴大金融機構規模,2年內新增百檔的上市櫃等,要用金融力量協助各行業,提供所需資金和機會。 為推動國內金融發展能量,行政院端出金融發展行動方案,藉由4面向15個策略,希望達到金融攜手產業,結合科技創新,進軍國際市場和普惠金融服務的願景。 在銀行業,要擴大金融機構規模,打造國際化理財平台;證券業力拚

  • 估計需1500億 協助基層金融重建

    |政治

    我們再來討論金融黑洞的問題,目前的基層金融呆帳,估計有1200億元,並不足以構成引發金融危機的條件,而農業金融一直存在高度爭議,重要關鍵其實是各方的政治角力。 基層金融黑洞有多大?只比政府預計為中興銀行花的900億多一點而已。 事實上,國安基金及四大基金光是投資股市未實現的帳面虧損就有2200億。解決基層金融問題,錢似乎不是關鍵,農漁會體系也有先解決問題,未來再回饋國庫的打算。

  • 金控法過關 金融環境更具競爭力

    |政治

    了解金融六法的主要內容之後,我們繼續來看,金融六法真正實施,對台灣的金融環境可能造成什麼影響記者林珍汝、陳信隆的報導.眾所矚目的金融控股公司法終於通過,延續了幾個月的爭議,在今天有了初步的結果,而金融控股公司法的通過,應該有助於提升台灣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原本業務各不相同的銀行、證券、保險業,未來可以透過金融控股公司進一步整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金融集團將會一一出現。 金融機構大型化固然可

  • 新制上路 大型金融集團呼之欲出

    |政治

    我們看,金融控股公司紛紛成立,即將改變,國內金融業的版圖,分析這個新制度,可以預見,小型金融機構即將被淘汰,對消費者來說,未來可能有更,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可以選擇,但是,消費者的權益也更需要被保障。滿街林立的銀行,因為金融控股公司法的施行,未來可能都會有新的面貌。所謂金融控股公司,就是結合銀行、保險以及證券的金融集團,財政部目前將設立的門檻定為200億。 也就是說,未來金融版圖將形成一個一個的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