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
-
二戰後仍有逾2千次核試爆 誰來承擔輻射的代價?【圖解】
|全球在美國對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二戰後,世界列強的軍備競賽開始進入核子時代,據統計,從二戰結束至今,至少有8國在全球各地執行超過2千次核試驗,地點大多選在遠離擁核國人口中心的偏遠地帶或離島。這些核試驗場周遭的居民,至今仍因暴露在輻射下導致疾病,或被迫離開家園,刻下無法抹滅的傷痕。
-
關務署查1.4萬件包裹 168件疑違規洗產地
|兩岸防範中國產品從第三地出口貨品來台「洗產地」,關務署的查核小組從4月到現在已經調查大約1萬4千件包裹,結果查出168件疑似違規貨品,大宗是電腦零件與通訊設備。專家分析,電子零件產品不論台產還是中國製造,關稅差異不大,不過如果是塑膠貨品,稅率差異至少35%,目前已有50位出貨人涉及產地標示不實,遭國貿署開罰。
-
島在現場》仁里遺址考古計畫 揭開北臺灣史前的跨海交流網絡【我們的島】
|地方新北市貢寮區的仁里遺址,距離澳底國小僅五百公尺,鄰近仁和宮媽祖廟。這處遺址最早於1962年由學者盛清沂調查發現,1997年首次試掘,確認屬於十三行文化晚期的聚落遺跡,年代約在距今850至400年間。2025年再度展開考古計畫,希望藉由新一輪發掘,重建北台灣在史前與原史時期的歷史圖像。
-
中93閱兵大秀新式武器 學者分析防衛主軸強化防空系統
|兩岸中共昨(3)日大陣仗舉行93閱兵,大秀新式武器裝備,恫嚇台灣等印太地區國家、威懾美國,美國華府智庫表示,共軍無人艇可能投入台海作戰封鎖台灣,學者分析,台灣防衛主軸是不讓中共運輸機、運輸船跨海,目前中共對台威脅最大的仍是傳統武器,因此,國軍首要目標是強化防空系統,整合愛國者、天弓飛彈。
-
光電板回收潮,台灣準備好了嗎?【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風來襲,吹掀不少太陽能光電板,產生大量光電板廢棄物,也加快了台灣光電板回收潮的出現時程,這些光電廢棄物可以回收嗎?怎麼做呢?我們現有的回收量和技術能有辦法解決嗎?
-
擬在核三內興建乾式貯存設施 台電:僅是中期管理方案
|政治不論核三是否要重啟,用過核燃料的處理都是必須面對的課題,目前全台的核廢料分別貯存在核一廠、核二廠、核能研究所、核三廠以及蘭嶼貯存場,其中核三廠用過燃料池剩餘的儲存空間只能再運轉4年左右,台電計畫在廠區內興建乾式貯存設施,不過這只是中期的管理方案,最終處置場址的選定,目前還沒有法源依據。
-
海冰流失迫北極熊陸上捕食 體內驗出PFAS污染物
|全球北極暖化加劇,衝擊依賴海冰捕獵的當地居民與野生動物。為研究極地環境對北極熊的影響,挪威極地研究所前往斯瓦爾巴群島採集北極熊的脂肪與血液樣本,結果發現體內含有永久性化學物質PFAS(批法斯),專家認為可能跟海冰減少、北極熊改變覓食方式有關。
-
台師大女足案後 運動科學的人體研究該如何保障運動員權益?
|社會台師大強迫女足隊學生參與人體實驗,震驚社會。但大家也好奇,為什麼要對運動員多次採集血液? 運動科學學者表示,血液是一個比較不受外來因素干擾的檢體,透過蒐集血液數據,可以更有效的釐清運動員身體情況協助他們訓練。當科學進入訓練場運動員的權益該如何保障?
-
狂風下的光電場:如何強化耐風性與結構安全,極端氣候的韌性考驗【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大風力,讓屋頂掀開、電線桿折斷、部分光電案場也因此受損。政府針對建築物有訂定耐風設計的規範,是否適用於光電設施?做為能源的基礎設施,光電場應該如何強化安全與韌性,以及極端氣候的挑戰?
-
水中機器人直播深海 每日觀看人數逾百萬
|全球海底1、2000公尺深的海洋生物是人類遙不可及也難以看到的世界。阿根廷和美國的科學家發明一種水中機器人,將影像傳回地面,並且在YouTube頻道上直播。不只這樣,科學家還會擔任主持解說工作,而這也引起世界各地愛好海洋生物的人士好奇觀看,每天收看YouTube的人數超過上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