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迷霧中的孩子》:被綁為妻的母親,與拒絕「搶婚」的女兒【影評】
|全球由越南導演何黎豔(HÀ LỆ Diễm)拍攝的紀錄片《迷霧中的孩子》,入選為本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視野競賽,此片描述北越苗(赫蒙)族的「搶婚」文化,主角琪的姊姊未成年就為人妻母,琪告誡自己別步上後塵,但除夕那夜,父母返家卻發現琪不見蹤影。導演長期蹲點拍攝的攝影機既親密又高度自持,呈現社會現實與紀錄片倫理的複雜度,見證並陪伴女孩們成長與自覺的過程。
-
《少年》:地下拍攝的城市游擊戰,青澀但無比動容【影評】
|文教科技《少年》這部無法在香港公映的獨立電影之所以令人動容,其一在於那不照常理規範堅持到底終於攝製完成的「地下性格」;其二則在於,兩位導演透過劇中幾名少年組成的救援小隊所要傳達的「抗爭精神」。雖然就產業規格來說不夠成熟,但恰是這般青澀,反映了電影裡裡外外的種種躁動、焦慮和茫然,這正是《少年》最重要的價值。
-
濱口龍介《在車上》——聽見了沉默,相互的救贖【影評】
|文教科技濱口龍介電影《在車上》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Drive My Car〉,收錄於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原著故事講述一個舞台劇男演員家福悠介,在面臨妻子的出軌、意外死亡倍感孤獨與困惑,之後因故必須僱請司機渡利美沙紀,並在行車間與司機談話過程中緩解自己的心結。
-
金馬獎非「糊咖」大聚會,而是華語電影包容的展現【觀點】
|文教科技27日第5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登場,在典禮前夕,中國一系列對於金馬獎吐槽文齊發,除了認為參與演員都不熟,更諷刺金馬周邊產品檔次低落,呈現出中國官方對端正藝人風氣的主旋律。固然質疑金馬地位不若以往聲音有之,但其仍是華語世界最具包容性的電影盛會,也是金馬價值所在。
-
《美國女孩》:總有某個時刻,你會從中看見自己【影評】
|文教科技《美國女孩》為新銳導演阮鳳儀首次執導的劇情長片,劇情改編自身成長經歷故事,以一對移民美國5年的姐妹,跟隨罹癌的母親返台與父親團聚,但孩子卻對重新融入台北生活有各種不適應,並在「回美國」的執念下與母親的關係日益緊張。故事背景設定在2003年的SARS大流行期間,在今Covid-19持續延燒的當下格外有感。
-
《瀑布》:偶爾飄來一陣雨,不知能否打醒你【影評】
|文教科技《瀑布》為導演鍾孟宏執導的第六部劇情長片,由賈靜雯、王淨主演,影片入圍金馬獎含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11項大獎,並將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瀑布》以2020年疫情下的台灣為背景,講述一位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母親,與女兒之間日益關係緊繃的家庭故事。
-
21世紀20大國片出爐:《色,戒》奪冠、《刺客聶隱娘》排第二
|文教科技台灣影評人協會「21世紀20大國片」名單出爐,由李安導演的《色,戒》拔頭頭籌,侯孝賢《刺客聶隱娘》排第二,且有3部作品入選。而蔡明亮導演則以《不散》、《郊遊》等5部國片,榮登最多作品入選的導演。
-
九把刀《月老》提名最佳劇情片,金馬獎路線的轉變?【影評】
|文教科技第58屆金馬獎5日公布入圍名單,其中九把刀執導的《月老》,不僅獲11項提名,更被提進「最佳劇情片」,作者認為此呈現出金馬獎路線的轉變。本屆金馬獎另個看點,《美國女孩》、《瀑布》與《修行》3片壟斷了女主角獎,上一次發生在12年前。本屆金馬沒有一支獨秀之作,預計競爭將空前激烈。
-
首屆年度傑出影視聽工作者 鍾孟宏、陳玉勳獲獎
|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舉行第一屆「年度傑出影視聽工作者」的頒獎典禮,是把國內六個影視聽工、協會等各項大獎,集結在一起舉行,希望能把各單位的專業量能,團結在一起,推舉各領域的優秀工作者,讓他們獲得更多支持、鼓勵,期待未來也能以這種團體戰模式,打出更優質的台灣影視口碑。 「恭喜得獎者,鍾孟宏導演」在掌聲中走上舞台,執導電影《陽光普照》,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獎入圍的導演鍾孟宏,獲得今年度的楊士琪紀念獎。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