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
林試所估全台自然保育效益高達610億元 盼民眾了解森林有價
|環境生態保育值多少?農委會林試所最新公布,單就台灣陸域保護區面積計算,保育效益,也就是生物多樣性價值大約610億元;如果再計入保護區內森林的其他價值,金額會更高。環保團體認為,這更能具體計算出開發案的環境成本,讓業者將環境成本內部化。
-
厄瓜多債信評等「垃圾」等級 發行保育債券促提高評等
|全球南美洲國家厄瓜多,受到政治動盪的衝擊,導致國家債信評等被打入垃圾等級。而在美國為主的國際組織協助下,厄瓜多成功發行加拉巴哥群島保育債券,由瑞士信貸集團購入大部分,不僅提高債信評等,也讓世界遺產的保育工作有了足夠的資金來源。
-
哥國產油重鎮減黑金依存 原始生態成旅遊賣點
|全球哥倫比亞是南美第3大產油國,哥國史上第1位左派總統佩特羅,他打算停止新的石油探勘計畫,加快能源轉型,對抗氣候變遷。中部的產油重鎮卡薩納雷省大力推動綠色生態旅遊,協助地方更快脫離化石燃料的黑金經濟。
-
環保葬件數連5年超越土葬 台灣喪葬習俗發生什麼質變?【圖解】
|生活清明掃墓「火燒山」年年登上新聞版面,不過其實土葬早已不是台灣喪葬方式的主流。「入土為安」的喪葬觀念隨著社會變遷而淡化,台灣人為什麼開始選擇火葬安置納骨塔或環保葬?樹葬、植存與海葬是什麼?強調永續精神的綠色殯葬,未來有可能成為主流嗎?
-
帝王斑蝶過冬抵墨數量降22% 極端氣候棲地減少為主因
|環境北美洲著名的帝王斑蝶每年都會飛往墨西哥過冬,形成橘色波浪的遷徙潮。不過今(2023)年的數量,比去年少了22%。專家分析,乾旱、惡劣天候等極端氣候,都是造成帝王斑蝶繁衍跟棲息地驟減的元兇。
-
藝術家丹波巨人木雕遍布全球 發起尋寶遊戲找第100件作品
|生活以回收木料創作巨人木雕聞名的丹麥藝術家丹波(Thomas Dambo),過去9年來已經完成100尊巨型木雕,全球超過1千萬人看過他的作品。這些木雕隱身在世界各國的森林深處,置身在巨人面前更顯得自己的渺小,希望藉此喚起人類對自然的敬畏,進而愛護環境。
-
瑞典丹麥森林幼兒園 幼童大自然中學習成長
|文教科技北歐國家的學齡前教育,特別重視戶外活動,沒有教室、餐風露宿的森林幼兒園,更是大行其道。2、3歲的幼童穿著保暖的雪衣,在攝氏5度、甚至是零下10度的林地裡學習、嬉戲,被視為不只有益身心健康,更有助於培養孩子尊重自然的習性,以及獨立自主的精神。
-
學測成績公布 數A滿級分1312人較去年明顯增加
|文教科技112學年度大學學測,在今(23)日公布成績。今(2023)年一共有11.8萬多名考生參與,其中的數學A考科,去年因為難度較高,因此滿級分人數創下史上最低。今年的難易度回穩,也讓滿級分人數有大幅成長。至於今年選擇6科全考的學生有4.7萬多人,人數和佔比都比去年還要多。
-
澳洲2019森林野火重創生態 人造樹洞為動物找新家
|環境澳洲在2019年經歷長達4個月的森林野火災害,燒掉的森林面積逼近5個台灣大,10億多隻動物命喪火場,倖存的動物更無處可去。澳洲一名生物學家突發奇想,為流離失所的動物找的新家,竟然是在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