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提出《行政訴訟法》修正草案,今(25)於立院排審,研擬取消各地方法院的行政訴訟庭,改由3所高等行政法院集中審理,引發立委及民團質疑,提高民眾訴訟成本、增加不便。司法院回應,已經設有「巡迴法庭」、「視訊審理」等配套措施因應。
烏克蘭法院審理首宗「戰時期間」起訴的戰爭罪受國際矚目,當地時間23日,法院宣判被告俄國坦克部隊中士21歲的希希馬林(Vadim Shishimarin)涉殺害烏國平民、戰爭罪名成立,希希馬林遭判終身監禁。被告律師表示,這場審判法院承受社會壓力,將提起上訴。
國民法官明年1月正式上路,除了法庭硬體空間的改善外,電子卷證成熟度與否,也攸關審判的品質甚至結果。但法院在新制下將不碰卷證,未來卷證電子化等工作,勢必落在檢辯雙方身上,增加檢方的輔助人力,比照法院能有法官助理的員額建置,是更實際的需求。
聯合國國際法院,在星期三(16日)做出重大裁決,以13比2裁定俄羅斯,應該要立即停止入侵烏克蘭,至於唯二投反對票的,俄國和中國法官。這消息傳出,烏克蘭表示歡迎,但外界也擔心,俄羅斯當局不會遵守裁決。而且雖然說判決已經出爐,但俄軍攻勢還沒有停止,烏克蘭基輔,又出現公寓被波及,還有排隊,要等待麵包的民眾,被俄軍射殺。
台灣同婚法制化迄今將屆滿3年,然而跨國同婚仍欠缺完整配套,台灣公民若想跟來自同婚尚未合法國家的同性伴侶結婚,在實務上將會被戶政事務所拒絕。進到法院審理的跨國同婚案,目前可說是每戰皆捷、全面勝訴。遺憾的是,內政部至今仍堅稱判決都屬個案,不願意更改違法見解。
司法院擬推行「裁判品質提升方案」,要求各級法院院長每月抽閱所屬每位法官一篇判決書,希望去除外界對於法官恣意之錯誤印象。但實際上,那種錯誤印象跟裁判品質向來無關;只因為極少數引起非議的判決,就將全體法官當賊看,只會讓審判環境更加惡化,無助於提升裁判品質。
世界球王喬科維奇確定無法參加本屆澳網,16日已經離開澳洲;當天稍早聽證會,法官駁回他對遭取消簽證的申請,認為他不打疫苗對澳洲有風險;喬科最新聲明「雖失望但尊重」。
美國加州聖荷西法院,在3日審理矽谷知名的血液檢驗新創公司Theranos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的詐欺案。當年,她聲稱,可以用一滴血驗百病的技術,犯下矽谷世紀騙局,全案經過3個月的訴訟程序,陪審團認定,11項罪名中,有4項成立,而目前刑期宣判日期,還沒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