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市兩家主要醫院,9日有超過7000名護理師發動罷工,並在醫院外示威。他們主要訴求,改善長期人力不足的問題,以及提升薪資待遇。罷工將導致醫院重新安排手術期程,以及門診預約延期,並重新調配救護車。但醫院僅發聲明表示,已提供加薪超過19%的3年期合約,並積極招募新進護理師。
醫療工會抗議健保調漲,但血汗醫護現狀依舊,調漲後的給付全進了醫院的財務大水庫。而在醫療法上,醫療財團法人享有很多稅賦減免,因此需具有公益性,但醫改會從財報分析發現,有些財團法人醫院已成財團的小金庫。偏鄉醫院致力於公益,但對於其他享有稅賦優惠的財團法人醫院,該如何監督?
台灣醫院最主要的盈餘來自業外收入,而在健保制度下,給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的費用並不高,在醫療本業經營困難,於是醫院買藥賺取價差,自費項目更是重要財源,使醫師必須衝高業績,或是為病人創造更多自費需求。造成大醫院靠美食街、停車場和自費項目賺錢,而偏鄉醫院經營則愈來愈艱辛的現象。
衛福部台東醫院眼科團隊,11月初參加尼泊爾偏鄉國際義診,由於當地缺乏醫療資源,台東醫院在東部有豐富的遠距醫療經驗,這次的義診為病患開出第一張眼科電子病歷,未來就可以透過網路視訊為遠在3700公里外的病人看診。
屏東因為幅員遼闊、南北狹長100公里,過去卻沒有醫學中心級的大型醫院,急重症民眾必須花來回2小時以上車程,橫跨高屏溪到高雄榮總或長庚等看病。今(18)日上午耗時3年興建的屏東榮民總醫院正式啟用,也成了屏東實現醫療平權的重要里程碑。
新冠本土疫情,今(2022)年已超過783萬人確診,其中重症患者約有1.2萬人,可能須靠呼吸器才能救命。不過負責操作救命神器、高流量鼻導管的呼吸治療師,至今仍領不到防疫獎勵金。今(8)日上午來自全台10多家醫院工會代表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公開說明津貼發放細節,不要把防疫功臣當免洗餐具。
依照日本現行防疫規定,入境者須打滿3劑列入WHO緊急使用清單的疫苗,或提供出境前72小時內PCR檢測陰性報告。由於高端疫苗未被列入核准疫苗,昨(26)日宣布從本週五起至今(2022)年底,提供接種高端新冠疫苗的民眾赴日本前PCR檢測。民眾可以持證明文件,到全台灣26家醫療院所檢測。這26家院所分別是:北部地區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基隆醫院、台北醫院、樂生療養院、桃園醫院、苗栗醫院。中部地區有中國
炎炎夏日,許多民眾會到海邊戲水,屏東墾丁更是南台灣的戲水勝地。但8月中卻發生一起意外事故,有女遊客在墾丁玩水上摩托車時,被車後的強力水柱噴傷,導致要裝人工肛門。醫院提醒,玩水上摩托車時可穿全身性防寒衣,或在泳衣外多加合身短褲,避免被水柱直接噴到身體而受傷。
新竹有民眾的父親因病住院參加醫院的「共同照護」,也就是一位看護照顧多位病人的方案,但卻在入住幾天後因跌倒而不幸過世。醫院簽約委外的「看護中心」並非專業醫學看護。對此衛福部表示,照服員本身都必須要有丙級或結業證明書,在聘請時得檢視相關條件是否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