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包括台北、新北、高雄、雲林縣等4個縣市的的科技執法,今(1)日開始擴大辦理。這4個縣市在轄區內易肇事路口新裝設設備,取締闖紅燈、車輛不禮讓行人以及測速等違規行為。高市交通大隊表示,以今(2022)年1到9月交通事故發生件數,與未設置科技執法時同期相比,違規數降低3成以上,顯見對防制交通事故發生有一定成效。
台中市下週一開始,將同步在7個路口啟動科技執法,其中中清路與文心路口,則安裝全市第一個針對汽車不禮讓行人過馬路的取締設備。交通大隊強調,科技執法會自動擷取違規影像,並由警方人工確認後就會舉發,希望民眾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
噪音車擾人,在夜間更讓居民不得安寧,環保署自去年元旦起,推動「聲音照相、科技執法」取締,一年告發1216件,另有五千多件通知到檢,其中開罰最多在新北市,不過目前針對一次出現多台噪音車,聲音照相較難執法,針對此點環保署表示,需要精進。
台中市北區有一個著名的五岔路口,車流量大、交通事故與違規事件頻傳,警局2月中啟用科技執法設備,結果1個月內開出6863張罰單,交通大隊說事故有效減少10%,呼籲駕駛人養成良好駕駛習慣,別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冬天是中部空汙季,台中市環保局公布,去年一整年運用科技執法,共查獲31件露天燃燒,開罰24萬多元。不過環團認為,政府有充足的經費與設備,應該先對重大汙染源開罰。
台南多處路口未設行人專用號誌,車輛常未減速禮讓行人,市民與遊客都提心吊膽,對此,市府表示,今年取締車輛未禮讓行人違規538件,未來也將新設未禮讓行人科技執法設備,針對重要路口、人口稠密地區優先建置行人專用號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