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社會案件、精神疾病患者的處置作為引起各界關注,行政院版本的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1月初爐,立法院今(9)日併案審理,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專案報告並備詢,預計21日召開公聽會,希望在這個會期完成三讀。
跨黨派立委共同啟動《精神衛生法》修法,肯定行政院版本,但條文中卻沒有具體服務項目,也呼籲政府,政府多元和長期的支持,將有助於築起社會安全網。
台北市一名王姓女士出面指控,搭電梯的時侯,發現同棟大樓住戶陳姓女子沒戴口罩,然後出言相勸,結果遭對方毆打,還拿出美工刀揮砍,甚至想要挖眼,造成她多處受傷。
日前屏東超商精神病患傷人事件,引發社會關注,今(12)日立院舉辦修法公聽會,有醫療專家認為,國家還是要有緊急強制精神病患就醫的權利,搭配通案性司法審查。
屏東高樹一名精障男子因不滿超商店員提醒他戴口罩,闖入收銀檯襲擊店員導致眼鼻嚴重受傷,輿論認為若能在事發前將男子強制送醫,悲劇就不會發生。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醫學中心主任王俸鋼認為,精神醫療處於社會安全與個人人權之間,若要提高安全便得限縮人權。「關進醫院」用意在治療,若社會只強調「關」,他認為這將是台灣人權的一大倒退。
9月26日,屏東高樹鄉一位超商店員因勸顧客戴口罩,反遭襲擊臉部,致店員鼻樑粉碎性骨折,雙眼嚴重受傷,現已完成手術治療逐漸恢復中。加害人楊姓男子罹患精神疾病,過去曾有多次傷人紀錄,社區形容為「不定時炸彈」。這起超商襲擊案迅速成為全國媒體焦點,社會安全網也備受議論。然而精神醫療處遇有其極限,刑事司法處遇流程又該如何設下斷點?如何改善、給予足夠資源?
近年來,當國內發生重大精神危機社會案件,往往引發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病人的恐懼與擔憂。今天上午,立委王婉諭在精神衛生法修法前夕與多個民間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協力地方佈建社區支持服務的資源,正視精神障礙家庭的困境。 鐵路警察李承翰去年7月值勤時被刺死,法院認定被告因罹患精神疾病,一審獲判無罪,二審台南高分院送請成大醫院鑑定,結果與嘉榮鑑定報告不同,恐影響二審判決。 日前台南也發生
今年8月,台北內湖一名男子強拉女童,引發社會不安。事發後這名男子,被強制就醫2個月。這個月8號、強制治療時間期滿,醫院評估他恢復狀況良好,讓他出院回台南老家,也為男子施打具有鎮定功能的長效針,並由台南衛生局持續監控。 畫面上這名男子,八月初、在台北市內湖,隨機拉扯女童,引發不少家長恐慌,警方當時逮捕這名男子,經過精神鑑定後,被強制送醫,但在本月8號兩個月的治療期已滿,醫院評估他恢復良好、讓他出院回
近年來發生多起疑似精神障礙者殺人或傷人案件,精障者是否強制就醫議題,引發社會討論。衛福部打算修改「精神衛生法」,希望將強制就醫的權責、移交給法院裁示,以減少侵犯人權的爭議。 兩年多前,台北市內湖三歲女童「小燈泡」,遭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嫌犯、當街殺害,無獨有偶,日前台中市也有一名疑似精障者,闖入牙科診所殺死牙醫。精障者是否強制就醫、又再度引起社會討論,衛福部打算修改「精神衛生法」,把強制就醫權責移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