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
-
少了割火儀式 大甲媽進香為何仍萬眾簇擁?【觀點】
|生活自從大甲媽祖不再前往北港進香,割火儀式取消,並改稱遶境進香後,活動熱潮絲毫未損,不僅有更大量的隨香客參與其中,連駐駕據點、沿途休息站也連年擴增,甚至,在晚近30多年來的整體民俗發展態勢中,大甲媽彷彿引領著全台廟會潮流發展。以下將分幾個層面來思考討論。
-
每年80萬北港媽祖香火袋 千歲團高齡志工親手縫製
|地方雲林北港朝天宮,每年吸引約7百萬人次前往拜拜祈福,許多信徒參香後會隨手拿個媽祖香火袋保平安,而這些香火袋其實是由一群高齡志工們純手工縫製,去年因疫情停工半年,接下來將進入進香潮,千歲香火團阿公阿嬤們近期趕製香火袋,因應接下來香客需求。
-
雲林首創「天倫D+卡」 即時掌握老幼行蹤
|社福人權雲林縣府全國首建「天倫D+卡」只要學童、長輩配戴著智慧裝置,就能藉由定位技術讓親人知道目前位置,還有求救功能。 不管是香火還是這張學生證,都已經設置智慧裝置的天倫D+卡,能藉由定位技術讓親人透過LINE獲知目前使用者的位置,為了要讓校園學生、社區長輩能有更安全社區生活,雲縣府結合智慧科技公司,要在斗六市與古坑水碓村建立示範場域。 智慧時尚公司創辦人張育銓表示:「我們把它整個網路建立起來,所以有些像
-
嘉義大約3千名失智序大 平安符結合晶片定位
|嘉義市有失智症的老人,大約有3千外人,有宗教團體共香火袋仔,裝晶片入去。若是序大拍毋見的時陣,也會當用手機仔的APP,共揣倒轉來。 各種不同宗教的平安符,裡面裝著嘉義市推出的防走失晶片。這種結合GPS定位和藍芽的小晶片,可以放在香火袋裡,讓長輩可以隨身攜戴。 ==家屬 呂太太== 有一種保障 變成說萬一丟了話 是真的很麻煩 因為你會心急你知道嗎 ==家屬 高太太== 有這個袋子(晶片平安符)比較好
-
COLORFUL DEMONSTRATION AGAINST RUMORED HALT TO INCENSE BURNING|"眾神上凱道"會香遶境 訴求底線"一爐一香"
|On July 23, Beigang's Wude Temple launched a demonstration of the faithful from temples all over Taiwan to Kategelan Boulevard. This was to protest against the DPP government's rumored plans
-
"眾神上凱道"會香遶境 訴求底線"一爐一香"
|北港武德宮發起「眾神上凱道」遶境活動,下午熱鬧登場,上百間宮廟、神尊,從中正紀念堂出發,並繞道中正紀念堂外圍道路一圈,再前進凱道,訴求環保機關,減香不應該違反比例原則,一香一爐是底線,各宮廟是否要封爐、減爐,公部門應該尊重,不要介入。 下午兩點多,百間宮廟陣頭,齊聚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往景福門方向出發。信眾看到神轎,紛紛下跪、稜轎腳,為「眾神上凱道」遶境活動,拉開序幕。接著由歌手、寺廟宮
-
"眾神上凱道"會香遶境 訴求底線"一爐一香"
|下午兩點多,百間宮廟陣頭,齊聚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往景福門方向出發。信眾看到神轎,紛紛下跪、稜轎腳,為「眾神上凱道」遶境活動,拉開序幕。接著由歌手、寺廟宮主賴銘偉打頭陣,浩浩蕩蕩展開行動。 ==歌手 賴銘偉== (減香)可以讓各個宮廟來自決 那我覺得只要是信仰上面 能夠讓大家得到安定 各個宮廟 都有自己的做法 賴銘偉出發前,就在臉書表示,他從小在廟口、陣頭中長大,香火信
-
"香火"故事 唐美雲歌仔戲9/25首演
|政治台北霞海城隍廟,香火很旺而在廟的偏殿也供奉著38名「義勇公」的牌位,這些義勇公是當年護送城隍金身而犧牲性命的38位年輕人,唐美雲歌仔戲團把這個故事「香火」在今晚演出 ==NS== 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頂下郊拚,是一群為了護送城隍金身而犧牲性命的38位年輕人,為了情義、信仰的義勇歷史故事。 但這個真實故事、鮮為人知,如今唐美雲歌仔戲團決定把它呈現在舞台上,歌仔戲名為「香火」。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