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
-
中國宣布在南海設自然保護區 菲律賓控侵犯權益
|全球中國國務院昨(10)日宣布,將在南海中沙群島的黃岩島(台灣稱民主礁)興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當地的珊瑚礁生態系,未來外國人要進入該自然保護區均需經過中國官方批准。由於台灣、菲律賓、中國等國皆宣稱擁有該島主權,菲律賓外交部今(11)日發布聲明抗議中國侵犯菲律賓權益。
-
聯合國稱北韓對身障者進行醫學實驗 涉強迫絕育、殺害嬰兒
|全球聯合國3日表示,據可信資訊指出,北韓涉嫌在身障者不知情下對其進行醫學實驗,包括強迫女性身障者絕育、墮胎,甚至殺害有身心障礙的嬰兒。聯合國對此已敦促北韓將此類型實驗定義為犯罪,並建立補償機制;不過平壤當局則回應,稱相關消息均是謊言。
-
中興大學實驗室爆炸 疑鋰電池過熱釀禍
|社會國立中興大學昨(3)日晚間發生實驗室爆炸事件,當時一名楊姓女研究生在應用科技大樓的5樓實驗室進行鋰電池操作,疑似鋰電池發生過熱,第一時間她把電池要移到空曠走廊結果爆炸,造成這名女學生手部輕微燙傷,所幸沒有生命危險。
-
太陽能飛機爬升9521公尺 瑞士飛行員刷新紀錄
|全球瑞士飛行員日前駕駛太陽能動力飛機,挑戰1萬公尺高空,也就是商用客機的飛行高度。雖然最後只爬升到9521公尺,但仍然創下太陽能飛機的高度紀錄,寫下里程碑。
-
台灣「ㄣ」「ㄥ」發音漸融合 學者:說與聽存在認知落差
|文教科技陽明交大和台大學者以超音波技術、聲學以及聽覺感知實驗,觀察說話者在發「音(ㄣ)」、「英(ㄥ)」等字時的舌頭姿態,結果發現就算特別加重語氣,台灣華語使用者的舌頭位置依然沒有顯著差異,代表日常說話時已經不太刻意區分這兩個尾音,台灣中文裡的「ㄣ」與「ㄥ」正逐漸有規律的融合。
-
波羅的海電纜管線屢遭破壞 荷蘭海牙實驗中心監控海底安全
|全球俄烏戰爭開打後,波羅的海接連傳出海底電纜和天然氣管線被破壞的事件,外界懷疑是俄羅斯郵輪和中國貨輪所為,也讓北約國家,對海底關鍵設施的安全拉高警戒。在荷蘭的海底安全實驗中心,2023年年底開始運作,負責監控北海和波海的海底基礎設施安全。
-
英國利物浦大學利用AI機器人 加速生化實驗室研究進程
|全球生物化學研究往往曠日廢時,成果卻未必可期。英國利物浦大學因此利用自動化機器人,結合人工智慧快速分析大量數據,加速研究進程,同時降低人員暴露在有毒物質與病原的風險,提升效率與安全。
-
英利物浦大學引進機器人 幫做實驗串聯步驟
|全球現在機器人已經能幫人類完成很多事,就連科學家也用機器人幫忙做實驗。英國一家大學的實驗室就引進了幾台機器人,來完成固定的實驗步驟,讓實驗沒有人盯著也可以進行。不過專家表示,機器人還是不能完全取代科學家,還是要靠人類適時做出判斷。
-
台師大女足案後 運動科學的人體研究該如何保障運動員權益?
|社會台師大強迫女足隊學生參與人體實驗,震驚社會。但大家也好奇,為什麼要對運動員多次採集血液? 運動科學學者表示,血液是一個比較不受外來因素干擾的檢體,透過蒐集血液數據,可以更有效的釐清運動員身體情況協助他們訓練。當科學進入訓練場運動員的權益該如何保障?
-
狂風下的光電場:如何強化耐風性與結構安全,極端氣候的韌性考驗【我們的島】
|環境丹娜絲颱風的強大風力,讓屋頂掀開、電線桿折斷、部分光電案場也因此受損。政府針對建築物有訂定耐風設計的規範,是否適用於光電設施?做為能源的基礎設施,光電場應該如何強化安全與韌性,以及極端氣候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