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杯

  • 衛福部:6至18歲若日飲3杯手搖飲 恆齒齲齒率倍增

    |生活

    衛福部持續針對國人牙齒健康狀況追蹤調查,其中6歲到18歲兒童及青少年,口腔健康受手搖杯飲料影響不小,統計顯示,若每天喝3杯以上手搖杯飲料,恆齒齲齒會是不喝者的2倍以上。

  • 全球加速減塑 台灣禁塑時程設定卻晚

    |產經

    台灣的限塑政策從2002年開始推動,環保署公布2030年完全禁用一次性塑膠用品的時程表。不過在世界各地的減塑中,歐盟決議2021年、印度預計2022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我們減塑開始得早,但禁塑時程設定得卻比較晚,到底為什麼呢?來看我們的深入報導。 佔了地球面積百分之七十的海洋是生命源頭,但面對人為破壞,大海逐漸變成垃圾場。 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劉瑞祥表示,「我們一年八百多個,每個人平均八百多個,所

  • John Tung Foundation Publishes Sugar Content in Soft Drinks|董氏檢測手搖飲含糖熱量誤差 最多近7倍

    |

    When it comes to handmade beverages, bewaring what you are drinking, it may be falsely labeled! Results on the contents of 169 types of handmade beverages such as bubble tea has been published. The r

  • 董氏檢測手搖飲含糖熱量誤差 最多近7倍

    |

    董氏基金會公布市售169款手搖杯飲品調查結果,發現業者標示的含糖量,並沒有將粉圓、紅豆等其他食材的熱量納入,實際檢測總熱量誤差,最多相差近七倍,喝一杯可能就超過成人每日攝取糖量上限。 天氣越來越熱,不少人會買手搖杯飲料清涼一下,但小心越喝越胖!董氏基金會調查市售169款手搖杯飲品,結果發現店家標示的含糖量,並不包括紅豆、粉圓等其他食材配料的熱量,吃多了,恐怕增加肥胖及三高風險。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

  • 塑化劑易致性早熟 增加心血管風險

    |

    塑化劑除了會增加性早熟,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塑化劑暴露越多,早期頸動脈硬化風險也跟著增加。 不少人愛喝手搖杯飲料,但手搖杯使用的塑膠杯及吸管,可能潛藏塑化劑危機,而且生活中塑化劑無所不在,台大醫院最近針對700多位、平均21歲年輕人做追蹤研究,發現塑化劑暴露越多,早期頸動脈硬化風險也跟著增加,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引發腦中風。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表示,

  • 包裝飲料課徵貨物稅 立委擬修法刪除

    |社福人權

    同樣是飲料,手搖杯免徵貨物稅,但包裝飲料卻課8%到15%的貨物稅,有立委認為不公平,提案修法刪除;但學者認為,站在租稅公平立場,應向手搖杯業者課徵貨物稅才對,國健署和財政部則主張,對含糖飲料課稅,才符合國際潮流。   提案委員之一、國民黨立委張麗善表示,「這些農特產品如果說要再加上這些貨物稅的話,它本身的成本就會更高了,那可能競爭力就會比較差。」   張麗善認為,像花生牛奶罐頭、芭樂、木瓜等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