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支援的反戰車與小型防空飛彈,被專家視為烏克蘭得以抗衡俄羅斯的關鍵。不過在全球供應鏈受阻之下,要在短時間內挪出數量足夠的武器來支援烏克蘭,連身為西方國家之首的美國也覺得力有未逮。對此,在美國國會即將推出的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就規定國防部必須尋找更多合格的上下游包商,提高零件的庫存標準,來因應緊急狀況下的需求。
從烏克蘭戰事經驗來看,在激烈的城鎮戰中,可用於攻堅與反制敵方輕型裝甲車的反裝甲火箭彈,需求量大,但目前國軍所採購的紅隼火箭彈卻非常有限,常備部隊應加快換裝紅隼火箭彈的速度,並逐步增購目前數量較少的標槍飛彈,使基層部隊擁有更完備的反戰車能力。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中,烏軍利用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與反裝甲飛彈重創俄軍,讓許多人認為台灣應學烏克蘭,全面發展不對稱戰力,但陸海空三軍武器系統差異甚大,若全面以不對稱戰力作為建軍標準,並不妥當。國軍應思考,重要的武器發展或採購計畫,應該尋求配套與支援措施,確保這些關鍵裝備的存活率,並積極思考哪一些不對稱戰力的發展方向,對台灣真正有用。
烏俄衝突延燒,烏克蘭使用標槍飛彈擊退俄軍坦克,讓標槍飛彈聲名大噪,由於操作容易、機動性高,符合不對稱作戰需求,國軍早在民國95年向美方採購使用,而要培育一名合格的標槍飛彈兵耗費136小時,陸軍採取科技練兵,讓射手進行實彈射擊前,先透過模擬器訓練,有多達38種題型,考驗應處能力。
烏俄戰火至今已逾3週,在烏克蘭軍民的頑抗抵禦入侵下,俄羅斯進攻陷入膠著,這場21世紀的現代戰爭世界關注,面對強敵隨伺在旁的台灣,義務役役期是否該延長引發各界關注。陸軍退役少將于北辰主張,4個月的軍事訓練,搭配14天教育召集便已足夠,他認為,不是人多就等於有戰力,而是必須把人放在必要位置,才能有效提升戰力。
俄烏衝突延燒,烏克蘭利用西方國家提供的刺針防空飛彈與標槍飛彈,重挫俄軍,美國日前首度批准向烏克蘭運送刺針飛彈。這兩款武器方便搬運,操作簡單,隱匿性高,殺傷力強大,國軍也有向美方採購,專家分析,共軍若登島作戰,標槍飛彈能在城鎮戰發揮最大效用。
日前的漢光演習預演,發生了突擊艇翻覆意外、造成2死1重傷,而今天再度演訓,是把地點移師到屏東加祿堂海灘來進行。除了取消釀成意外的突擊艇項目之外,其他項目都完成預演。至於台中的清水甲南海灘,也進行聯合反登陸實兵實彈操演,但受限於天氣狀況,因此有四種武器沒有上場。 眼鏡蛇直升機和F16戰鬥機,盤旋空中進行掩護戰術,AAV7兩棲突擊車也在煙霧彈的掩護下,進行搶灘行動。 漢光演習預演,南部場地移到屏東加祿
國軍漢光36號演習實兵操演,這個月16日將在台中甲南海灘實施聯合反登陸實兵實彈操演。今天上午的預演,以實兵實彈演練,敵軍準備搶灘,我軍怎樣對戰。 經國號戰機快速衝場,迴旋俯衝發射熱焰彈,而F-16V戰機隨即登場,從空中壓制敵軍接近。 配合海軍濟陽級軍艦,在海面上進行遠程攻擊,而陸軍的M60A3戰車,以煙霧彈掩護前進,再以砲陣猛烈攻擊。 而在地面兵力,陸軍以M109、M110自走砲加強火力攻勢,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