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護具品牌攸關得分原理
目前在國際跆拳道比賽上,WTF認證官方指定電子護具品牌,為 西班牙的Daedo 以及 韓國的KPNP, 因應電子護具設計不同,也牽動教練與選手的攻擊技術與策略。
當電子襪碰觸電子護胸時,藉由踢擊接觸面產生電磁場效應強弱,估算得分磅數。
當電子襪碰觸電子護胸時,啟動踢擊力量評量,依據接觸護具的面積、觸壓後的電阻程度換算成得分磅數。
當電子襪碰觸電子護胸時,
藉由踢擊接觸面產生電磁場效應強弱,估算得分磅數。
當電子襪碰觸電子護胸時,啟動踢擊力量評量,依據接觸護具的面積、觸壓後的電阻程度換算成得分磅數。
歐美身高優勢 奧運亞洲跆拳道奪金數銳減
相較其他部位的攻擊需要達到有效磅數,頭部的電子護具則只要踢到就得3分,頭部成為拿分的重點,身材高挑的選手相對有優勢。
奧亞運國手羅嘉翎的指導教練劉聰達指出,電子護具是接觸型,不像傳統護具需要很多技術,例如反擊旋踢、後踢,因為有身高優勢, 對手轉身就會直接被踩掉,高的選手更讓對手難以近身。
台灣跆拳道奧運奪牌漸難
電子護具促成高個子選手的優勢,卻形成台灣挑選國手的難題。劉聰達教練打趣地說:「我們跆拳道現在選才好像在選模特兒一樣。」
以中國為例,近期選才身高標準幾乎都是180至190公分,甚至還要測生長板、檢視雙親的身高。 相較中國能挖掘可造之材,台灣學習跆拳道人數相對較少,要媲美對岸遴選出有身材優勢的選手,更不容易。
國際賽上的成績,除了選才,適應電子護具與規則、研究怎麼打,都是教練跟選手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