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正副總統候選人拜登與賀錦麗在美東時間11月7日發表當選宣言,拜登表示他將努力修補社會裂痕、籌組專家團隊,對抗新冠肺炎疫情。
美國多家主流媒體相繼報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得關鍵州賓州的20張選舉人票,超越當選門檻270票、將入主白宮。現任總統川普在推特指控拜登部分選票不合法,川普支持者也陸續上街頭抗議。
截至台北時間11月12日16時30分,共和黨拿下參院50席、領先民主黨48席,兩黨皆未過半,戰況膠著的喬治亞州2席將在2021年1月5日進行二次投票。
22日最後一場總統辯論會上,針對疫情失控,川普再次強調,「這不是我的錯,這是中國的錯」。新冠疫情、新疆與香港人權事件接連爆發,二位候選人對中國態度都有明顯轉變。民主、共和兩黨黨綱明確擘畫出抗中藍圖。
美國總統選舉方式與台灣的直接民選不同,採取選舉人團制(Electoral College)。想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就必須在538張選舉人票中,取得超過半數選舉人票(270票)。2016年雖然民主黨候選人、前國務卿希拉蕊在普選中贏共和黨候選人川普300多萬票,卻只拿下232張選舉人票,無緣入主白宮。
新冠肺炎讓選民不想在疫情期間人擠人投票,加上共和、民主兩黨祭出「亡國感」催票,截至10月28日,已有將近7100萬人完成投票,打破2016年紀錄。根據美國選舉計畫(US Elections Project)預估,今年可能會有1.5億人投票,投票率創1908年以來新高。不過尚有一半選民心意未定,川普、拜登誰能順利入主白宮還很難說。
美國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截至10月26日,已有870萬人感染、逾20萬人喪命。經濟重挫、失業率攀升,尋求連任的川普與肩負民主黨重返執政宏願的拜登,各自端出風格迥異的防疫政策,搶攻選民支持。
美國總統選前電視辯論今年滿60年,首場電視辯論由48歲的尼克森對上44歲的甘迺迪,甘迺迪勝選後說:「電視比其他任何東西更能扭轉局勢。」一甲子後的今天,美國總統大選電視雖然依舊是數千萬人矚目的選前焦點,但它對選情的影響力似乎不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