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成標籤
- 「病毒」使美國亞裔憂鬱情形嚴重
- 拜登譴責種族主義仇外心理
- 接連不斷的仇恨攻擊
- 紐約仇恨攻擊增加
- 林書豪也遭言語歧視
- 按摩院槍擊事件 6名亞裔身亡
- 亞裔團體群起示威
- 示威活動遍布60城市
- 群眾示威抗議 影響仍有限
- 亞裔婦女被攻擊 眾人冷眼旁觀
- 商店被砸 店家坦言攻擊已成日常
- 參議院通過法案 打擊仇恨犯罪
- 雖立法通過 歧視仍難解
- 傷害還在發生 亞裔男重傷昏迷
- 台灣女留學生也遭攻擊 決定返台
「病毒」成標籤
-
「病毒」使美國亞裔憂鬱情形嚴重
波士頓大學的一份研究指出,疫情期間美國有四分之一的民眾爆發憂鬱症狀,其中亞裔人士尤其嚴重。他們不只面對生計衝擊,還經常被貼上「病毒禍首」的標籤,成為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
拜登譴責種族主義仇外心理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不久,即針對國內系統性種族歧視的問題,簽署四道行政命令,包含禁止以新冠病毒為由,歧視或霸凌亞裔與太平洋島的美國人。拜登表示:「譴責並打擊種族主義仇外心理。」
接連不斷的仇恨攻擊
受害者坤塔納:「當地鐵停靠在下一站,門打開,在他離去之前,他走向我並且在我臉上劃一刀。」
-
紐約仇恨攻擊增加
一名36歲亞裔男性走在中國城遭刺,另一名亞裔婦人也被白人男子打破頭。亞裔團體在2月27日舉行示威,要求保障安全,市長白思豪等多位政治人物現身力挺。
-
林書豪也遭言語歧視
即使擁有九年NBA資歷的資深球員林書豪,也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自己仍無法免於種族歧視的侵擾,甚至在球場上被戲稱是「新冠病毒」。
-
按摩院槍擊事件 6名亞裔身亡
3月16日,在亞特蘭大市發生亞裔按摩沙龍槍擊案,一名男子攻擊了三間按摩院造成8人死亡,有6名亞裔女子遇害,其中有4名韓裔女性。然而加害人聲稱犯案動機自稱是因為按摩店使他性成癮,與種族歧視無關。
示威民眾:「我們不是病毒、我們也是美國人。」
-
亞裔團體群起示威
按摩院槍擊事件引燃群眾怒火,犯人的發言更造成受害人與家屬的二度傷害。亞裔群眾再次上街,控訴無端的辱罵與攻擊。亞特蘭大州議會大樓外聚集幾百名示威者,高舉反仇恨標語,聲援亞裔族群。
-
示威活動遍布60城市
反種族歧視團體「ANSWER聯盟」 發起「反仇恨亞裔國家行動日」,數千人在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華府等60個城市參加示威抗議,呼籲停止歧視亞裔的仇恨犯罪,並催促政府完成《停止仇恨法》與《新冠仇恨犯罪法》等草案。
群眾示威抗議 影響仍有限
-
亞裔婦女被攻擊 眾人冷眼旁觀
65歲亞裔婦人走在曼哈頓中城街道上,遭踹倒地,頭部又被踢好幾下。過程中有不只一位目擊者,卻沒有任何人前來幫忙,嫌犯踢完人後便大步離去。
-
商店被砸 店家坦言攻擊已成日常
一間韓裔美籍人士開設的便利商店,無端遭一名非裔男性砸店,還對業者叫囂「中國人,滾回去」。受害店家坦言,遭受種族攻擊已是常態。
-
參議院通過法案 打擊仇恨犯罪
4月22日聯邦參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新冠仇恨犯罪法》,泰裔的伊利諾州參議員達克沃斯表示,這意味著政府承諾與亞裔站在一起,並會予以保護。
雖立法通過 歧視仍難解
-
傷害還在發生 亞裔男重傷昏迷
來自中國廣東的馬堯潘因為失業,依靠回收瓶罐來付房租,卻被一名非裔男性從背後推倒,猛踩頭部導致重傷,這起攻擊事件就發生在《新冠仇恨犯罪法》通過的隔天。
-
台灣女留學生也遭攻擊 決定返台
台灣女留學生泰瑞莎上個月才返回紐約,卻在5月2日晚間遭一名非裔女子持鐵鎚爆打。她的頭部受傷流血縫了7針,並決定先回台灣,暫時打消在紐約找工作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