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藻礁公投小組25日舉辦記者會,表示公投連署告急,仍距離通過公投連署第二階段門檻尚差22萬6千多份,呼籲全民積極連署藻礁公投提案。
以「殼狀珊瑚藻」為主的藻類,在細胞皮會累積碳酸鈣的骨骼,在環境中造礁,叫做藻礁。不過藻礁形成時間緩慢,約十年生長一公分的速度,慢慢堆疊起來的。 台灣1600公里的海岸線,唯獨桃園沿海這一段,有長達27公里的連續性藻礁分布 —— 白玉海岸以北的藻礁,因為工業廢水污染而死寂,南邊的「觀新藻礁」雖然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但是受到海堤影響,嚴重侵蝕。只有大潭這段持續生長,生命力旺盛。
環顧台灣1600公里長的海岸線,有藻礁分布的不到50公里,在新北市淡水、石門、三芝,屏東恆春半島的東岸都可以發現藻礁,由藻類留下的鈣化石灰質形成生物礁,黏結其他沉積物,慢慢形成礁體,最古老的有7600年。
根據農委會委託的藻礁生態調查結果,桃園沿岸藻礁至少有24種殼狀珊瑚藻。在大潭藻礁海域,發現到52種螃蟹,估計33.67公頃的範圍內,有1725隻體長超過50公分、俗稱「薯鰻」的裸胸鯙。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也在此處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是我國「一級保育類」為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
台電大潭電廠正進行擴建計畫,將打造全球裝置容量最大的天然氣發電廠。待中油在觀塘的第三座接收站完工後,每年可提供三百萬噸的液化天然氣,讓大潭電廠8號、9號兩部燃氣機組裝置容量達200萬千瓦,將能提供我國電力備用容量率4-5%。
為就近供應全台最大的天然氣電廠大潭電廠,中油決定在觀塘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定地觀塘工業區早在1999年通過環評,原開發面積達232公頃,計畫興建9座儲槽,從2017年5月開始進行環境差異分析審查。 但2018年7月,因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專案小組會議結論「退回」。期間環團與學者多次呼籲將場址改到台北港,但中油以「時程上來不及」為由拒絕。同年8月,中油提出避開裸露藻礁修正方案,將開發面積縮減為23公頃,加上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喊話力拚環評過關。經歷9月12日五位環評委員離席抗議政治介入,10月3日委員出席人數不足流會,10月8日環評前夕,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辭職等風波,三接通過環評,已從2019年開始施工,預計2023年起,每年供應300萬噸天然氣。
中油表示,當地使用離岸碼頭的設計,讓潮間帶動植物所需的營養,能夠自然交換,目的要讓藻礁,在自然環境中繁衍,永續發展。發言人張瑞宗強調,保護藻礁,中油跟全國大家的想法看法一致,「符合環評審查結論,我們的承諾事項,採取藻礁迴避替代修正方案,讓整個藻礁區環境生態敏感區絕對不會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