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全代會表決 通過解散派系

民進黨檯面上雖然說已經解散派系,但是檯面下還是有派系的運作。民進黨從前身的黨外時期,就有派系的競爭跟合作,執政之後,行政資源還有選舉利益,派系鬥的更厲害。現在面臨在野的政治現實,唯一共識,就是期望派系有好的競爭互動。 2006年,民進黨全代會決議解散派系,提案的立委王幸男和部分前任立委率先撤除了主流聯盟的辦公室。 但是,派系真的就此解散了嗎? 過去沒有加入派系,但是親正義連線的趙永清表示,即將在野的民進黨,失去了執政優勢,名義上解散的派系實在沒有繼續分裂的本錢,讓競爭變成鬥爭。 這項決議就像一把刀兩面刃,解散了派系,也加深黨內裂痕,因為解散派系,被外界解讀是衝著前新潮流系而來,部分派系領袖擔心,派系解散不成,可能演變成以個別領導人為中心的全國性山頭。 以往採取派系共治的民進黨,大鳴大放的風格,維持論述和路線的多元性。有立委觀察發現,在派系解散後,民進黨相互制衡的內部力量頓時流失,加上執政資源和選舉利益的刺激,加遽黨內惡鬥,政黨的社會價值也跟著束之高閣。 黨外時期沒有執政資源,派系的競合關係扮演穩定政黨的力量,但是嘗過權力滋味的民進黨,即將重回在野,解散的派系能不能記取教訓、重拾以往的良性互動,理性思辯,將成為民進黨重新站起來的一大挑戰。 記者台北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