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2女大生實習訪花蓮遺址 尋獲2700年前人獸形玉玦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立清華大學2名女大生寒假到花蓮考古實習,在北三棧遺址的農地上,發現1片不到3公分的「人獸形玉玦」,經確認是距今3000年前的史前文物,意外成為花蓮考古重大發現。
這片不到3公分的玉玦,被清華大學來花蓮實習的2位女學生在北三棧遺址發現,當時她們並非在挖掘,只是進行踏查,要上車離開前手中的東西突然掉到地上,結果就發現這片人獸形玉玦。
清大考古實習生林嘉樂說:「手上有1個陶把掉到地板上,然後就看到人獸形玉玦在我面前,我就覺得很開心、覺得很幸運,就把玉玦撿起來。」
人獸形玉玦被帶回後清洗測量,高2.9公分、寬1.5公分、厚0.3公分,材質為花蓮的豐田玉,推估為新石器時代的花岡山文化。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館長溫孟威指出,「3、4千年之前 那時候的人就發現了,這個閃玉的這個礦石,因為它那個綠色的礦石是非常漂亮的,他就製作各種的人身裝飾,然後就是除了自己使用之外,他們還交易到全台灣,甚至交易到越南、菲律賓。」
由於人獸形玉玦非常稀少,全台出土只有約40件,花蓮連同這1件也僅有5件,消息一出在地民眾都很驚訝,因為連老人家都不太清楚這裡竟然有史前遺址。
花蓮秀林鄉三棧部落族人林先生說:「我希望國家能夠盡所有資源,能夠保護這樣子的一個遺址,擔心這個地方一旦被公布了,或許會有滿多人會想去挖掘這樣的遺址,這樣子是比較擔憂的啦。」
考古博物館強調,花岡山文化主要分佈於奇萊平原、海岸山脈北段等區域,近年來在美崙溪台地、花崗山等區域均有出土品屬於較高管制區,北三棧遺址目前屬於第三級普查遺址,任何開發行為如有發現考古文物,均需向文化局通報。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