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推改善手機回收率 循環率未達15%將開罰
林靜梅 吳嘉堡/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內手機的回收率非常低,只有5到10%,跟國際趨勢一致。其實舊手機有很多貴金屬具有經濟效益,為了加速循環再利用,環境部將要求業者要在2025年達到15%,包括回收及維修的循環率。
智慧型手機不斷推陳出新,不少民眾就算買新手機,也捨不得把舊的丟掉,這讓國內手機回收率只有1成左右。為什麼不想拿去回收呢?有人說怕隱私外流,也有人說沒經濟誘因。
民眾曾小姐表示,「會有一點擔心資料外洩。」民眾黃小姐則認為,「2千元就很願意回收了。」
針對個資,為了提升民眾的信心,業者說要回收之前,除了將手機回復為原廠設定,還可以再利用資訊保全設備,進一步做物理性破壞。
工程師邱羣博指出,「破壞我們的傳輸孔或者是電源鍵,這些就是會保證說它不會再插入我們的傳輸線,或者是有辦法再開機的狀態,等於雙重保障。」
環境部調查,超過一半民眾將舊手機擱置在家不回收,除了擔心隱私問題,也認為沒有足夠的獎勵優惠,因此將學習歐美從法制化著手,將要求業者在2025年回收合併維修的循環率要達到15%,否則將處3萬到15萬元罰鍰。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表示,「可以利用循環率提高他們的回收比例,以及能夠去鼓勵消費者修繕回收的一個比例。」
智慧型手機有70種化學元素,回收可取出有價金屬,也可避免有害物質洩漏和鋰電池爆炸,回收1萬支更可節電22萬度。
環境部下午宣布推動擴大回收據點,也強調業者必須實質提高循環率。與會的手機製造商皆低調,未回應法制化以及如何提升循環率等問題。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