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櫃與否影響同志家庭照顧壓力 信任關係有助長照準備
曹晏郡 謝政霖/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預估到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到時候65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整體人口2成以上,隨之而來的長照議題也成為許多家庭的挑戰。同志族群的老化以及作為照顧者的身份,也面臨許多問題。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同志是否出櫃,對於長照的準備和執行具有一定的影響性。
作家瞿欣怡談起自己照顧母親的晚年生活,有很多體悟。
作家瞿欣怡表示,「同婚過後,它會影響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我已經出櫃了,所以我們其實有非常完整討論過醫療的問題,就是包括要不要插管、要不要急救。」
長照議題對於即將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來說,是一場嚴峻考驗,而同志族群的身分,在照顧和老化議題上,也有許多壓力。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鄭智偉指出,「我們也發現了,台灣的長照機構對同志友善嗎?我們的父母進入到這樣的機構裡面,會不會因為我們的同志身分,對父母他們造成另外的壓力。」
同志團體調查,目前還有7%左右的同志受訪者完全沒有出櫃,其他人則是有不同程度的出櫃。
對比完全出櫃,和完全沒出櫃的兩大類型來看,完全出櫃者具有照顧經驗、曾經和父母討論身後事的比例較高,擔心衝突、擔心照顧責任分配不均的比例較低,凸顯出櫃與否,對於長照的準備和執行具有一定的影響性。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顧問喀飛認為,「沒有出櫃的人,他就是對家庭的關係沒有信心,或是說他覺得跟父母是有溝通上的障礙,或有溝通上的困難,他們的觀念價值可能差很大;同樣的,在遇到長照議題的時候,這個也會變成一個很大的擔心。」
從研究結果來看,同志團體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未來可以建立同志相關的養老院等照顧機構,並培養同志長照工作者,讓台灣的長照能做得更周延。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