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失智等3大族群 申請看護將可免評巴氏量表

游騐慈 郭俊麟 吳雅瑜 吳嘉堡 謝政霖/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家庭看護移工的申請門檻能否放寬,不再只用巴氏量表認定,成為各黨總統參選人的攻防政見之一。相關部會在下午邀集民間團體開會,確定使用長照服務者滿6個月以上,還有失智症輕症以及身障和罕病,3大族群約60萬人,未來將不用巴氏量表,憑身心障礙證明就能申請外籍看護。不過具體執行的時間,還需要跨部會通盤檢討可行性,定案後才能進一步說明。

衛福部和勞動部,召開「放寬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免評多元管道諮詢會議」,並邀請失智症、身障及罕病等相關民間團體,到衛福部開會,未來像是輕度失智等3大族群,申請外籍看護,可免巴氏量表評估。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簡慧娟說明,「對於肢體障礙或者是罕病,他本來有一些病症的限制,像肢體障礙就限定在運動神經元或巴金森氏症這2類的疾病,那我們這一次也把這個放寬。」

放寬申請有3大族群,包括使用長照服務者,超過6個月以上;以及經精神科醫師診斷,輕度失智症者;最後是身心障礙重度以上,肢體和罕見疾病不限病症也納入放寬,統計約60萬人受惠。

衛福部長薛瑞元認為,不使用巴氏量表評估,好處是病人不用到診間,只要看過病、有診斷,取得身心障礙證明又符合規範,就能申請外籍家庭看護。但外界憂心,一旦放寬,恐怕會讓極重度障礙或失智症家庭,更難媒合看護。

身心障礙聯盟祕書長洪心平指出,「外籍看護他也是勞工,他也有勞動權,所以他會選擇比較好的工作環境。最需要照顧或是家庭狀況最不好、環境最不好的案家,反而是他們最不想要過去的。」

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症的這個特性,還有相關的症狀比較特殊,相對來講我們在輕度的時候,就會面臨到走失、居家安全,我們認為輕度家庭,的確也還是可能會有這樣子全日型照顧的需要。」

攤開勞動部最新統計,今(2023)年7月扣除失聯移工,台灣實際聘僱看護移工,也比疫情前減少2.6萬人。有雇主團體認為,問題不在巴氏量表,而是移工來源太少。

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理事長張姮燕認為,「包括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光是在亞洲,他們的勞動力引進國,就已經不是像台灣,只有3個國家(菲律賓、越南跟印尼),一定要先去多開發一些勞動力的引進國。」

目前,申請巴氏量表最快3天就能拿到,但如果聘僱外籍看護工,最快要等半年。民間團體認為,除了放寬申請門檻,制度一定要有配套,才能讓有真正需求者使用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