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創「東協青年發展協會」 助新二代提升自我認同
林曉慧 沈志明/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台約有100萬的新住民,新二代學生有30.5萬人。但台灣社會對新住民以及新二代的文化不夠了解,產生誤解,讓他們有些自卑。多個社會團體共同創立「新二代暨東協青年發展協會」,希望透過各類活動培育人才,提升新二代子女自我認同與文化連結。
柬埔寨也有法國麵包,主配料和越南的不同,來自柬埔寨的新住民潘喜玲侃侃而談,但她說,剛來台前幾年很自卑。
潘喜玲坦言,「一直生小孩,一直在家裡,都不敢踏出那個門,但我為了陪伴小孩,我要勇敢踏出家門,去陪伴他們,然後去做很多的社會服務,像我有去做志工。」
做志工、去小學教柬埔寨語、直播網拍柬國文物及食品,潘喜玲用行動打破標籤。
媽媽來自越南的李如寶,從小唸台商學校,大學返台。她在台大創創學程聽到新住民媽媽說,孩子不理解我,為此震撼,決定成立新創公司「Foodeast 赴憶文化」,培養新二代青年人才。
李如寶說:「我們想要尋根,讓新二代願意開敞心胸去擁抱自己的、自身的母國文化,未來你還可以去包含東協各個國家,越南、印尼等等國家去工作。」
開發東南亞美食互動遊戲盒,赴憶再和多個社會團體,創設新二代暨青年發展協會,接下來會有10名新二代學生,進行職涯探索。
台北大加蚋扶輪社服務主委沈怡如說明,「一對一的業師,我們一對一的進行每半年度大概有三次的會談。我們還提供了更多的是企業的參訪、實習的機會,做更深度的了解。」
由於目前東協來台的留學生有8萬人左右,越南留學生就有3萬人。協會指出,目前以語言交換、文化交流為主,但目標是協助他們回國後找到適合的工作,有所依靠。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