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與氣象局合作 增逾百農業氣象站供精準預報

農業看天吃飯,深受氣候條件影響。為了提供農民更精準的氣象預報,農委會爭取特別預算,3年將投入2.15億元,與氣象局合作,再增建超過100個農業氣象站。除了可因應極端氣候的影響,也可減少農業保險理賠的爭議。

1月下旬寒流來襲,高接梨受凍無法開花,近1400公頃受害,損失9000多萬。相隔不到幾個月,缺水又導致茶樹無水灌溉、乾枯死亡。

農業深受天氣影響,農民有可能透過更精準的氣象預報、降低損失嗎?上午農委會與氣象局簽約,3年將投入2.15億元,增設100個以上農業氣象站。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明,「主要是針對我們農業的產區,還有我們農業本身,特別是在日輻射量、特別在地溫的部分。所以我們農業觀測站有些許相關的觀測數值,是跟一般觀測站有點不一樣的部分。」

以畜牧業為例,酪農要看溫度也要搭配濕度,而曬乾牧草需要好幾天,農業氣象需要提供連續5天不降雨機率的預報。

而目前有氣象參數型的農業保單,理賠要看溫度、雨量、風速等條件;但不少災損發生的地方,離氣象測站較遠時,就容易發生理賠爭議,因此需要建置更多氣象站。

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我們台灣雖然不大,但是地形非常的複雜,地形就影響到很多微氣候或是微氣象。尤其是在海邊,這個差距非常非常的明顯。」

而極端氣候對農業帶來更劇烈影響,農民對於區域性精準氣象預報的需求提高。上午農委會與氣象局進行簽約儀式加強合作,農委會表示,目前沿海與淺山地區氣象站較少,還有天然災害熱區,都會提高農業氣象監測站的覆蓋率。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