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藝文場館淪蚊子館 議員籲文化局改善
詹淑雲/桃園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年受疫情影響,桃園各故事館參觀人次減少,有場館委外營運商不敵虧損提前終止合約。有議員認為文化局應對故事館有更明確定位,不該花了錢設館卻變成蚊子館。文化局回應,未來將以點、線、面方式串聯各館舍,規劃文化體驗行程,並加強網路社群宣傳。
桃園小型的城市故事館、藝文館舍眾多,近年受到疫情影響參觀人次減少,包括中壢區的壢景町、桃園區的七七藝文町都因委外營運商不敵虧損,分別在去年9月、今年9月,提前終止合約。
桃園市議員葉明月表示,「尤其以我們中壢故事館來說,每個小時大概只有4個人,可以在在顯示過去呢,這個文化局呀,沒有很用心在經營呀,可以說是浪費了公帑。」
桃園市議員魏筠表示,「跟在地的商店做一個街區串聯與附近的學校結合課程,這樣才能提升我們的文化深度並且突顯我們在地歷史跟特色。」
議員表示,桃園故事群館每年營運計畫費用600萬、修繕及維護費用只有120萬,場館預算相當有限,認為文化局應對故事館有更明確定位,不該花了錢設館卻變成蚊子館。
桃園市文化局專門委員魏淑真回應,「整個城市故事館,他其實面積小還有容納人數的限制,怎麼樣去做到整個串聯和用深度的旅遊方式是我們這個階段想要來努力的,」
針對故事館參訪人數過低,淪為蚊子館質疑。文化局回應,受到疫情影響人次確實有些減少,但隨疫情結束,參觀人次也陸續恢復,未來將以點、線、面方式結合文化資產、串聯各館舍,規劃文化藝術遊程路線及文化體驗行程,也加強網路社群宣傳。
陳祖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