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4/15起全面停用核電 當局有信心不缺電
陳詩童/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烏克蘭情勢導致能源價格高漲,在歐洲能源危機下,德國決定繼續執行要在當地15日,關閉國內僅剩的3座核電廠,讓全國核能走入歷史,進入綠能發電。當局也有信心,穩定供應民眾用電。但在能源價格考量下,只有28%的民眾,贊成現在停用核電。
核能廠內的冷卻塔,不斷冒出白煙,德國核電廠「伊薩2號」將在當地15日凌晨,停止營運,讓反核民眾相當興奮。
反核組織活動家凡特表示,「這是反核戰爭中,非常重要的一天,我們想停下來,來紀念這一天。」
德國原本要在2022年年底前,全面廢核,但受到俄烏戰爭影響,能源價格高漲、電力吃緊,讓歐洲陷入能源危機。依靠俄國進口三分之一天然氣的德國,也出現限電情況,讓德國決定延後、國內僅存3座核電廠的停運時間。
過去幾個月來,德國儲備了充裕的天然氣,還建設新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推動更多的再生能源,在當局認為能源充裕下,決定在當地15日,關閉國內僅剩的3座核電廠。當局有信心,能穩定供應民眾用電。
慕尼黑環境研究所能源政策顧問卡西默布爾指出,「核電廠只為德國的電力生產,貢獻了一小部分,去年冬天,最後3個核電站只貢獻了5%的電力,大多數時間,德國生產的電力都超過需求,因此電力能出口。」
從2003年以來,德國陸續關閉16座核電廠,如今要讓全國核能走入歷史,切換成綠能發電。儘管現在再生能源用電佔比達到44%,但烏克蘭情勢依舊緊張,在電費、瓦斯價格高漲下,德國多數民眾,根本不支持政府全面廢核。民調顯示,只有28%的人支持逐步淘汰核電。
另外,廢核之後,核廢料的去向,還未確定,可能在2046年到2068年間,才能找到合適的地點儲存,加上建設場地等相關計畫,預計未來至少40年,只能將核廢料,暫時儲存在臨時設施中。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