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開講/田寮月世界惡地成美景 專家:不建設即是最好建設
林建成 蔡明孝/高雄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高雄田寮的月世界,看起來像月球表面,曾被美國CNN說是到高雄一定要去的地方。這種特殊地形,是否會因為風化變形?如何發展觀光又不破壞景觀?
惡地土質膠結不易 植物難以固著生長
高雄市月世界人文協會理事鄧秋蘭指出,「這裡是高雄市田寮區的月世界,泥岩的特性,它是屬於海底隆起的青灰岩,遇雨則濘,遇乾則硬。」
鄧秋蘭說道,「每年它都要侵蝕6到10公分,這個惡地地形會不會消失?不會,因為惡地泥岩有4千公尺的厚度,我們全台灣的底部都是泥岩。」
鄧秋蘭解釋,「惡地是海相,所以它含鹽含結構鬆散,膠結不易,所以植物的根沒有辦法固著生長。」她也指出,「潛洞很有趣,它晚上的時候可能是一些野生小動物的家。」
鄧秋蘭提及,「尤其是外國客人更驚奇,他說荒山野外在有月亮的晚上,這裡感覺很詩情畫意的。有燈光的時候,當然你就是彷如進入另外一個世界,跟白天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月世界景觀保護 不建設即是最好建設
鄧秋蘭再說明,「原來月世界裡面有一條嫦娥奔月絲路,它終點站就在五里坑,但是因為泥岩的地質是鬆散結構,一遇雨整個大片的崩落,所以現在這一條步道已經不能走。」
以月世界惡地的地形來說,鄧秋蘭指出,「不建設就是最好的建設。」她認為如果有水泥鋪在上面,會產生差別侵蝕,很快就塌陷。
鄧秋蘭表示,「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不要開發,遊客到這裡,也是盡量走在已經設計的人行道上,不要再另外跨出這個範圍,比如去扒它、捏它什麼的,這些都不要。」
鄧秋蘭提及,「因為美景也要有人來看,就是在自然跟經濟發展上,能夠協調最好,這是我的期望。」
李文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