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成野生動物陷阱 林務局設簡易坡道助動物脫困
林靜梅 郭俊麟/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林道讓民眾更方便進入山林,不過也會成為野生動物的陷阱,林務局開始以簡單材料搭建簡易設施,幫助不少保育類動物順利脫困。
穿山甲媽媽背著寶寶不小心跌入水溝,經過一番掙扎才爬出脫困。林務局透過影片指出,在林道設置的排水溝、集水井或擋土牆等,如果野生動物跌入要脫困,恐怕更加困難,因此決定使用簡單材料設置爬坡道、爬梯或是攀爬網,透過攝影機記錄到,動物順利利用這些設施出入。
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回應,「這些構造如果我們沒去做這些的設施的話,基本上它就是會長期存在的,像是一個動物的陷阱。所以我想我們只要做這些一點點的改善,對於動物的生態會有很大的幫助。」
影像記錄到保育類的黃喉貂走在爬坡道上,還有台灣山羌、台灣獼猴通通入鏡。這些生態友善設施除了在林道設置,更推廣到森林遊樂區與農田水利設施,在水圳增設也拯救了青蛙跟蛇脫困。
農委會農水署簡任正工程司林柏璋表示,「以前的話是比較三面光,現在的話我們大家也都比較注重生態保育。」
目前已在29條林道設置252處生態友善設施,並選擇生物出現熱點架設31支紅外線攝影機。林務局表示,這些成功案例可以提供國內其他工程單位參考,其實不用花太多經費就可達到很好的成效。
黃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