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海纜上岸路線無共識 傳半數廠商恐忍痛放棄

離岸風電的第3階段區塊開發,預計在5月底之前,可以完成簽訂行政契約。但當地,對於「共同廊道」,也就是海纜上岸路線,持續有不同意見。傳出,6家獲選的開發商,有多達3家業者,可能因此忍痛放棄風場開發權。而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在溝通之下,海纜上岸路線,近期就會有好結果,預計能趕在簽約前解決。

離岸風電第3階段區塊開發,首輪選商結果在去年底出爐,今年5月底前,將簽訂行政契約,同時繳交10億元履約保證金!不過,由於區塊開發,有許多議題都還沒解決,傳出6間獲選的開發商中,就有3家業者,可能忍痛放棄風場開發權。

經濟部長王美花說:「海纜上岸的這個廊道部分,確實一直有做很多的討論,經濟部也找相關的當地的這一些,政府還有相關的環團等等,那我的理解是這個問題,在最近應該會有比較好的結果,我想這個跟現在第3階段的遴選廠商簽約,因為簽約是在5月來簽約,所以應該這個時間還來得及,我覺得可以解決的。」

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一旦海纜的上岸廊道解決,其他問題也都能克服,不擔心簽約率。不過,業者要面臨的難題,除了開發成本增加,光是一個海纜上岸路線,就讓業者如坐針氈。

因為,政府規劃設置的「海纜上岸共同廊道」,原本預定要在去年年中公告,卻礙於上岸點、涉及敏感區域,除了彰化廊道以外,其他西部地區的廊道,都還沒定案,延宕長達10個月。由於廊道沒定案,環評審查也不能結案,導致風場相關規劃,都無法確切底定。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說:「政策方面應該是考慮,是不是有一些不需要,因為我們又希望很快地設立啊,那有一些可以不那麼趕的,那我們再來國產化,而不是全部都國產化。」

憂心政府行政作業延宕,造成開發商的開發時程壓縮,最後卻被罰錢,如何降低投資開發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專家呼籲政府得盡快擬定配套,才不會讓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因此難產。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