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左營「見城之道」啟用 串聯舊城牆重現風華

陳奐宇 陳顯坤/高雄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有300多年歷史的高雄左營舊城,從土城、石城到如今的遺跡,見證高雄從清領、日治及戰後時期的時光。為了再造歷史現場,高市府與文化部推動見城計畫,除了打造步道,串聯斷裂的舊城牆,也要持續發掘城牆殘蹟,提升舊城保存的完整性,希望未來舊城遺跡能串接鄰近的蓮池潭風景區,發展文史深度旅遊。

馬道上矗立著日本海軍震洋神社的基座,有百年歷史的城門、城牆,承載著清領、日治及戰後時期的歷史。建於1722年的左營舊城是台灣首座土城,於1826年改建為石城,因戰略考量捨棄原範圍的蛇山,將緊鄰蓮池潭的制高點龜山圍起,成為如今所看到的遺跡。

高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說,「南邊就遠離蛇山,那把整個龜山圍在城裡面,所以有一句諺語叫圍龜放蛇,把這隻龜圍起來,遠離那個蛇山。」

假日的勝利路車水馬龍,日治時期開闢的勝利路,將大小龜山一分為二。過去地方耆老認為,道路破壞龜山風水、導致舊城區衰敗。為再造歷史現場,高市府跟文化部2016年起推動見城計畫,其中的見城之道串聯起斷裂的左營舊城牆,也修補遭破壞的風水。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第2個階段的計畫,就是從南門串連到東門的通道,我們希望說能夠跟第一階段的通路把它建起來。」

花費1.9億、歷時一年完工的見城之道,26日正式啟用,市長陳其邁也在會中宣布第2階段計畫啟動,除了要串連歷史景觀及動線,也要持續發掘城牆殘蹟,提升舊城保存的完整性,讓緊鄰蓮池潭的舊城能串接風景區,發展結合當地文史的深度旅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