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月嫂月薪逾台幣6.6萬 職訓中心因應而生

這幾年許多婦女產後,會聘請月嫂到府服務,協助坐月子和照料新生兒,比去月子中心更加彈性。這種方式現在也受到中國家庭歡迎,由於需求增加,甚至出現月嫂職訓中心,加上月嫂收入遠高於中國的平均薪資,吸引不少高學歷女性投入這份工作。

身穿粉紅色制服的女性學員,在教學台旁排排站,全神貫注聽從老師的口令,學習如何照顧嬰兒。上海這間教育中心的學員來自中國各地,她們的目標是成為合格的月嫂。

月嫂教育中心老師姜蕾(音譯)表示,「出生率大大下降之後,我們請專業人士要求就更高了,我們對所挑選的基礎護理人員也在提高。」

抱著嬰兒人偶在台下勤奮抄筆記,月嫂訓練強調實作與理論並進,每一種知識都得熟記於心。

中國去(2022)年創下61年來首度人口負成長,出生率每千人只有6.77個新生兒。當每位孩子都是個寶,連帶小孩的方式都變得很講究。

學員董麗麗(音譯)認為,「寶寶沒有這麼多了,所以現在更需要的就是專業。而且寶媽在選家政人員的時候,她也會選更加專業的。」

學員孫惠(音譯)說:「我自己到上海之後,也更加要求自己會更高一些。大的寶寶也能帶,小寶寶也能帶。」

學員跟著老師帶動唱,依據不同年齡的嬰幼兒調整育兒方式。如今月嫂會的技能愈來愈多,照顧孩子以外,拖地、擦窗、打掃住宅,都是責任之一。

中國一線城市的月嫂,每個月可入帳至少台幣6萬6000元,是當地國民平均薪資的1.7倍。許多家庭也不惜重金聘請,要給產婦和嬰兒最好的照料。

姜蕾(音譯)指出,「我非常看好家政市場,說實話上海的生活壓力、一線城市都愈來愈大。很多像我們一線城市,月嫂可能在下滑,但二線城市月嫂比例上升。」

不少中國年輕夫婦忙於工作,加上沒有照顧新生兒的經驗,就會倚賴月嫂協助生活。像是住在上海的孔超,就花了約台幣40萬元,雇用一名月嫂長達半年;後來每個月又砸3萬塊台幣,聘請保母協助他的父母照顧孫子。

孔超(音譯)表示,「因為父母逐漸年齡大一點,然後孩子調皮啦、跑得快,有的時候跟不上;甚至來講我們房子是多層的,來回上下樓收拾衛生都很不方便。所以這是我們選擇到後期照顧孩子請保母的原因。」

由於月嫂需求增加,待遇也不低,吸引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投入月嫂工作。

不過,月嫂興起同時反映出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現象。作為全球育兒成本前段班國家,富有的中國人砸大錢育兒,一般家庭能省則省,家中長輩願意幫忙帶小孩,就已經是天大的福氣。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