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北部福島縣的土湯溫泉鄉是個300人的小鎮,青山之間蜿蜒的溪谷,每小時37噸蒸汽和熱水從地下噴出,不但有溫泉度假旅館,上游2公里處還有一座罕見的小型地熱發電廠。

當地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受災區,在災後談核色變,急需重振經濟的氣氛下,溫泉鄉罕見的接納了蓋地熱電廠,2015年開始運作。
土湯溫泉能源公司董事長加藤勝一表示,「溫泉的成分、溫度與水量都不受任何影響是最重要的,我們保證使用地熱發電的話,以上的成分都不會改變,因此取得了居民們的理解。」
土湯溫泉旅館業者今泉指出,「現在沒有發生什麼問題,溫泉透過處理系統很清澈。」

一般的地熱發電需要抽取地下深處超過攝氏200度的熱水來進行,但土湯溫泉源頭水溫只有130度,在不加工的情況下以雙循環發電,也就是用溫泉水原本的熱力去加熱沸點較低的特殊液體,轉變成蒸汽,推動渦輪機達到低溫發電。
發電量足以供應900戶人家,每年上億日幣發電收入分潤溫泉業,還用在地方建設,提供老幼免費巴士與營養午餐。另一個收穫是發電冷卻產生額外的溫水養殖泰國蝦,為地方觀光增添釣蝦燒烤的新賣點。

日本境內有100座活火山,可開發的地熱發電量達到23吉瓦,相當於20個核反應爐,僅次於美國印尼。在能源價格高漲,環保綠能趨勢下具有優勢,土湯溫泉的觀光發電共生案例,感興趣的人很多,每年吸引2500人參觀見習,但卻難以大量複製,主要障礙就是各地溫泉產業極力反對,認定水源脆弱不容過度開發,擔心溫泉品質不保,地熱衰竭。
日本溫泉協會副會長佐藤說道,「老實說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希望看地熱發電能終止,若有科學的新鑽探科技能有效消除我們的疑慮就好了,但他們沒有。」

日本產經省轄下從事能源探勘與開發的機構,認為溫泉產業的擔憂多半來自謠言,因為大多數地熱發電,是取地殼深處岩石的地下水,跟比較表淺的溫泉水源有所區隔,但業者經常拒絕溝通。
日本8成溫泉鄉都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政府已經放寬研究開發各種地熱資源的可能性,但昂貴的建造成本與行政程序仍是問題,全國目前只有0.3%發電來自地熱,預計到2030年比例也只能有1%。